#亲子
#人文游
#跟团游
#精品酒店
#购物
贝伦塔(葡萄牙)
龙达努埃博桥(西班牙)
塞戈维亚古罗马引水桥(西班牙)
    每年寒暑假,都是我们一家三口外出旅游的日子。在经过反复调查和比较之后,我们决定今年暑假去西葡这条线。 
    五月中旬,我们开始动手查找合适的行程。欧洲旅游的手续相当繁琐,由于我们一家三口的户口不在一个户口本上,所以要拿着相关的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和孩子的出生证明去公证处,证明我们三人的亲属关系。如果我们夫妻两人中的一个去不了,还要多一道手续,证明不去的一方同意对方带孩子去。什么时候才能不用再证明我儿子是我儿子了呢?难道一直要等到他过了十八岁吗?
进入六月份之后,我们要在各自的单位开出证明,还要打出自己的银行流水,确保每个账号上有不低于三万元现金。以上一切手续准备完善之后,才能拿着照片和护照去旅行社签协议。再之后,就是要准备在旅行中需要的其他物品了。由于之前我们曾多次出游,加上做了不少攻略,所以相关环节还是相当顺利的,具体如下。
    1.七、八月份的南欧,气温和北京差不多,应以短衫、短裤为主。十来天的行程,建议短袖衬衫或T恤不少于五件;七分裤或短裤两至三条;袜子四双。泳装不建议带,尽管有些酒店有免费泳池,但由于早出晚归,几乎没有时间,而且也不见得干净。由于飞机上温度较低,怕冷的人至少要带上一套长衣、长裤。
2.欧洲酒店不提供拖鞋,所以一定要带上。在旅途中,凉鞋凉快,但不怎么跟脚;旅游鞋穿着舒服,但相对热一些,建议还是都带上。
3.方便面最好按照每人一至两包的数量配置。尽管网上说吃方便面怎么怎么不好,但出国几天之后,能够在晚餐自理时吃上一袋方便面,还是件挺惬意的事。八宝粥是必备的,当然要托运。身在异国他乡,喝上一罐来自家乡的粥,格外亲切。长途旅行,有时在车上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推荐带些零食,最好是独立小包装的,如西梅、瓜子仁、花生之类的。还可以带些小包装榨菜,出门在外,往往很想念这类东西。
4.欧洲酒店里的水可以直饮,在德、法、意、瑞偶尔可见的电热水壶在西葡根本见不到,喜欢喝热水的只能自带电水壶了。
5.牙刷、牙膏、梳子等物品酒店一般不提供,一定要带上。洗发水、浴液、小香皂之类的一般会有,毛巾和浴巾也有,但卫生状况如何就不好说了。以上物品,不妨有选择地带上几样。
6.打火机不要带,膏状物品或气雾剂之类的要放在箱子里托运,否则过关时一定会被没收。
7. 防晒霜一定要带,如果回来时不想被晒得太黑,每次下车前一定要抹上一些。
8. 防蚊液和电蚊香器不用带,只要不打开纱窗,欧洲的酒店里基本上是没有蚊子的。除自己必须的药品外,感冒药、止泻药、创可帖建议带些,但最好不要用上。
9. 有孩子的一定要带些面巾纸和湿纸巾,出汗或把手弄脏时随时可用。
10. 女士要用的各种饰品、皮筋及卫生用品等小物件要带上,太贵重的首饰就不要戴了。
11. 腰包建议带,尤其是有好几层的那种。建议把护照、身份证、欧元、信用卡、酒店房卡等放在里边隐蔽的口袋里;防晒霜、小瓶饮用水等有一定体积的放在中间或侧面的兜里;零钱、手机、数码相机放在最外边,方便随时取用。
12. 建议带上便携式购物袋,可以叠好放在包里,装临时购买的食品或小东西很方便,也可以作垃圾袋用。
13. 行程单和纸、笔最好带上,攻略做得越详细越好。在西班牙,要去的城市很多,而且各有特色,很多地方如果不熟悉历史,也不知道应该重点看什么,只靠导游介绍,很可能既听不清楚,也玩不明白。
14. 出发前,手机要开通国际漫游,神州行、动感地带直接发送短信KTDQGM到10086,三十天有效期,开通当天生效,月末最后一天十九点后不受理。此外,最好关闭流量,因为境外的流量费一般都很贵。在西葡的宾馆里,尽管有免费WIFI,但基本只有在酒店大堂或楼道里可用,房间里几乎没有信号。当然,网瘾大的可以买卡,大约十几欧,十来天足够用了。
15.国际通用的转换插头必带,推荐再带一个小型接线板,两口或三口之家出行,需要充电的东西一定很多。
16. 人民币没必要带多少,因为在西葡根本不能用。两、三个人的话,建议提前换好不少于一百欧元的小面额纸币,用于在景点购买钥匙链、冰箱贴等小纪念品或在超市购买饮料、冰激凌、巧克力等零食。想购买大件的就要用到信用卡了,但一定要是本人的姓名,否则退税时会很麻烦。
第一天  北京  2015年7月17日  星期五
    几天前,我们接到了出团通知,明确了飞机的起飞时间是7月18日凌晨0:10,领队确定的集合时间是7月17日晚20:30。十一天的行程,第一天的内容就是办理出境手续和登机牌。
晚18:30,我们拖着行李准时出发,大约20:10左右,我们提前到达了首都机场T3航站楼。集合的过程比较顺利,我们的团队有24名游客和1个领队,年纪最长的六十岁左右,最小的是铭铭,不到六岁半。从小到大,跟团游了七八次,铭铭总是最小的一个。
    团友们聚在一起开了个碰头会,领队先是宣读了旅行过程中的文明公约,接着又讲了些注意事项。办理托运行李、出票和过安检等手续的过程很顺利,只是我们一家三口的票并不是挨在一起的。看看并不熟悉的团友们,我们摇头苦笑,还是上机后再说吧!
    接近23:00的时候,我们坐在了E14号登机口前的座椅上。等了半晌,开始登机了。
第二天  北京——伊斯坦布尔——里斯本  2015年7月18日  星期六
上飞机后,我们很方便地换到了一起。兴奋之中,大家没有一丝睡意,开始摆弄起娱乐设施来。我们乘坐的飞机属于土耳其航空公司,安装在前座靠背上的液晶电视里找不出中文电影,废了不少劲,总算找到了几个带有中文字幕的。铭铭的动画片很好找,也有说中文的。
飞机于凌晨0:45起飞,比预计晚了半个多小时。这一次,我们要在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转机,再飞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
大约一个小时后,服务员开始发菜单。菜单既有英文的,又有中文的,很贴心的感觉。
过了一会儿,开始发饭了,有沙拉、番茄酱炸茄丁、烤鸡胸、蔬菜米饭和小蛋糕,味道还算不错。喜欢素食的可以把鸡胸和蔬菜米饭换成芥兰面条。这一餐的发放时间是北京时间凌晨两点多钟,土耳其时间相当于晚上九点左右,应该算是晚餐吧?
第一次坐土航的飞机,感觉服务还是挺到位的。饭后不久,英俊的空少举着一个漂亮的卡通布袋,操着略显生硬的汉语对铭铭说:“这个,我送给你。”
打开布袋,里面是眼罩、耳机、一次性小拖鞋和小牙具。过了一会儿,空乘们又给每个成年人发了一个纯色的小包,里面是眼罩、耳塞、一次性拖鞋和牙具等。
过了一会儿,机舱里关了灯。铭铭在看了一会儿动画片之后,把头枕在妈妈腿上、脚放在我身上,渐渐睡着了。长夜漫漫,我们无聊地看着电影。实在坚持不住的时候,勉强睡上一会儿。
经历了几个小时坐立不安的煎熬后,灯亮了。又过了一阵,开始发饭了。这时的时间是北京时间7月18日早8:30,土耳其时间是凌晨3:30,算是早饭吗?
    北京时间早10:10,我们终于到达了伊斯坦布尔,这里的时间是早晨5:10。
伊斯坦布尔机场不是很大,也许还是早晨的缘故吧,这里的人并不多,显得比较空旷。
经历了很松的安检之后,我们沿着指示牌,顺利找到了206号登机口。在这里,有几个身着蓝色T恤、背着“SOS”标志的服务生,驾着两轮电动车协助残障人士行动,不知是不是收费的。
    经历了一个多小时的等待之后,我们再次登机。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实行夏时制,比伊斯坦布尔时间晚两个小时。
飞机腾空而起,随着高度的上升,地面上各种建筑越来越小,画面美的令人心动。
起飞不久,空姐给铭铭送来一本卡通杂志和一个小包,里面是一架印着土航标志的小飞机、一块电子表和一个可充气的靠枕。过了一会儿,空乘又给每人发了一块小小的巧克力。
    半个多小时之后,又发餐了。由于我们处在最后一排,所以上的最早。西式早餐,焗蘑菇和番茄味道一如既往,小菜极难吃。
    多年以来,我一直搞不懂国际航班上的餐是按照什么规律发放的。是按照起飞国家的时间?还是按照目的国家的时间?困惑!
    下图为途中的三顿飞机餐,上面的两种正餐是二选一的,个人认为还是左面的鸡胸蔬菜米饭更可口一些。下边是两顿早餐,感觉差不多。
    空姐们不慌不忙地送着餐,速度很慢。我吃完抬起头,发现她们竟然只送到机舱中部。闲着无聊,我又打开了电视。
机舱内,中国人大约占三分之一左右。吃完饭,有人开始睡觉,更多人愤愤地调着电视,无奈地摇头。这一次,我终于找到了两部华语片。尽管片子不怎么吸引人,但此时此刻看到华语片,竟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
无聊地看着电影,心中默默地回想这半天多来在飞机上的经历。机舱里温度很低,对于要毯子的乘客,空姐们总是随叫随到,没有一丝不耐烦的表情。想起她们对小孩子的格外照顾;对成年人的体贴关心;巧克力的温馨甜蜜,感觉服务还是挺不错的。美中不足,就是系统里的华语片太少,而且根本没有汉语的语言设置。看到系统语言栏里的日语选项,我心中隐隐有些不爽。看来土耳其和日本的关系比和我们好多了,否则一个泱泱大国,竟然连语言选项都找不到,而面积不大的日本却赫然在列。
飞机在云端飞行,窗外白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清,周围都是云。
五个小时之后,我们离里斯本越来越近。随着高度的渐渐降低,云越来越少。这时,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云层的厚度和陆地了。
天气晴好,望着下面蓝绿色的大海和海边大片大片红色的屋顶及绿绿的植被,大家纷纷举起了相机。
    飞机着陆后,我们很快办好了出关手续,拿到了行李。地接导游小徐个子不高,很敦实的样子,笑眯眯的。一位团友匆忙中把眼镜落在了飞机上,领队回去办理了挂失手续。事实证明,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能够说出遗失物品的准确位置,一般也是找不回来的。
步出机场,感觉这里并不是很热。天蓝蓝的、高高的,云比较多,白白的。二十几个人的团队,一辆五十五座的旅行车,开始了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旅程。
里斯本位于伊比利亚半岛,西濒大西洋,是典型的海洋城市。历史悠久的里斯本经历过罗马人统治的时代。公元八世纪,这里被摩尔人占领,留下了许多伊斯兰教的痕迹。1147年,统治这里的摩尔人被阿方索一世率领的十字军打败,重新回到了基督教派手中。1256年,里斯本正式成为葡萄牙的首都,逐渐发展为欧洲重要的贸易城市。
著名航海家达·伽马从里斯本开始他们“地理大发现”的壮举之后,源源不断的财富从大西洋运到了这里。公元十六世纪,里斯本进入了最为辉煌的时代,成为了欧洲的商业中心。
现在的里斯本实质上仅剩下当初的老城部分,面积84.8平方公里,人口56.5万。这里冬不结冰、夏不炎热,七、八月份的平均气温为26℃,全年大部分时间风和日丽、舒适宜人。今年,欧洲赶上了百年不遇的酷暑,但里斯本依然不是很热。当前的里斯本,主要经济靠服务业支持,是葡萄牙的第一大港和最大的文化中心,也是欧洲大陆最西面的一个首都。
葡萄牙的午饭时间一般在下午两点钟以后,即使是中国团队,也只是比当地人稍早而已。看看还有不少时间,我们首先奔赴第一个景点——贝伦塔。
建于十六世纪初的贝伦塔矗立在葡萄牙的财富之河——特茹河中间的岛上。由于水位降低,目前已经处于岸边了。作为当年扼守里斯本门户的军事要塞,这里是里斯本的著名地标,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外形酷似碉堡的贝伦塔采用大理石建造,精美的雕饰和古朴典雅的外形是里斯本昔日辉煌的见证,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旅游者。
    在导游给定的二十分钟时间里,我们不可能排队进塔,只能在岸边围塔转了半圈多。当年,远行的水手们在归途中望见贝伦塔,就等于回到了家。
    在一旁的草地上,停放着第一架飞越大西洋的飞机。
        匆匆回到车上,来不及细看刚刚照好的照片,我们又来到了距离贝伦塔很近的第二个景点——航海纪念碑。
下车后,眺望不远处的航海纪念碑,发现这是一把倒悬在十字架上的利剑,剑尖指向地面的方向。
造型优美、宏伟壮观的航海纪念碑也称为“发现者纪念牌”,是为纪念葡萄牙航海家亨利王子逝世五百周年于1960年建立的。
亨利王子全名为唐·阿方索·恩里克,是葡萄牙国王若奥一世的三王子。喜欢钻研的他自幼学习战略、战术、外交艺术、国家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博览群书。成年后,亨利王子以其雄才大略成为了葡萄牙崛起的关键人物。他远离豪华舒适的宫廷,放弃了婚姻和家庭生活,定居在荒凉的萨格雷斯,创立了一所航海学校和一座天文台。他组织多名宇宙学家和数学家,挑选葡萄牙第一流的探险家和水手,组织训练并派出船队,先后发现了几内亚、塞内加尔、佛得角、塞拉利昂及周边大大小小许多岛屿。尽管几乎从未真正参加到自己所组织和支持的航海探险航行中,但他获得了航海家亨利的称号。他的贡献,对于葡萄牙及整个欧洲都是无法估量的。
从侧面看去,航海纪念碑更像是一艘航行在万顷碧波中的巨型帆船。高高屹立在船头的亨利王子眺望远方,身后站立着他的追随者们,包括地理学家、数学家、木工和水手等等,所有雕像精致、大气,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在纪念碑后边小广场的空地上,镶嵌着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徐导介绍说,这幅地图是南非政府送给葡萄牙的,上面清晰地标出了葡萄牙航海家们远航世界各地的年代、地点和航线,使游人对葡萄牙辉煌的航海史有了一定的认识。
    穿过广场,抬头望去,停泊在水中的船只上那高高竖起的桅杆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耀眼。
        举目眺望,不远处是著名的“四二五”大桥。
原名为“萨拉查”大桥的“四二五”大桥始建于1962年。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人民发起政变,推翻了西欧独裁统治者萨拉查。在夺取政权的斗争中,不愿采用暴力的军人们用康乃馨代替子弹,避免了人员的大量伤亡。为了纪念这场自由与民主斗争的伟大胜利,葡萄牙人民把这座桥改名为“四二五”大桥。
“四二五”大桥与著名的美国金门大桥同为悬索结构,是由同一家公司设计的。包括引桥在内,大桥全长3222米,其中水上部分为2277米。
我们在航海纪念碑和地图前转了一圈,然后穿过马路,外观1983年被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热罗尼莫斯修道院。
1450年,亨利王子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小型修道院。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和船员们启程寻找印度之前,在这里进行了祈祷。1502年,为纪念达·伽马从印度凯旋归来,曼努埃尔一世下令修建了这座华丽而宏伟的修道院。最初,这里仅供王室成员举行葬礼用,但后来逐渐演变为海员们远行前进行祈祷的教堂。院内,有许多知名人士的墓地,达伽马和著名诗人卡蒙斯等均长眠于此。
工程最初由建筑师迪奥波伊塔卡主持,整个建筑融合了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建筑的表现手法,加入波伊塔卡本人的建筑风格,被后人称为曼努埃尔式建筑风格。1580年,在历经四任主持之后,热罗尼莫斯修道院终于建设完成,时间长达72年。
1755年11月1日,大西洋西海岸发生九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里斯本市几乎毁于一旦,85%的建筑物倒塌。由于地震发生时正值礼拜天上午,许多市民在教堂内做弥撒,突如其来的地震导致数以万计的教徒离世,但热罗尼莫斯修道院的大教堂却完好无损,在此祈祷的王室成员毫发未伤,这一切为大教堂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修道院的建筑由大教堂和回廊两部分组成,南侧白顶部分为大教堂,北侧橙色屋顶的是修道院。
教堂外部采用白色石灰岩建成,雕饰精美的大门平时不打开,只有王室或外国政要到来时才启用。
三点多钟的时候,我们来到了一家中餐馆,按照八人一桌坐好。
菜很快上来了,包括红烧肉、土豆炖鸡、清蒸鱼、辣豆腐、清炒圆白菜和素炒豆芽,餐馆里很热,大家在大汗淋漓中完成了在葡萄牙唯一的一顿午餐。
饭后,我们坐上大巴,前往参观距离里斯本大约四十公里,被网民评为“全球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之一的罗卡角。
汽车驶出市区,浸透绿色的山峦出现在眼前。隔山远眺,已经能够看见那与天相连、比天还蓝的大西洋了!
罗卡角是葡萄牙境内一个毗邻大西洋的海角,是一处海拔约一百四十米的狭窄悬崖,处于葡萄牙的最西端,也是整个欧亚大陆的最西点。在罗卡角的山崖上,建有一座灯塔和一个面向大洋的石碑。
不知是不是因为正处于午后最热的时段,今天的罗卡角游人并不是很多。一群骑车上来的中年人打开香槟庆祝着他们的胜利,给这里增添了新奇的一景。
走近由朴实而坚硬的不规则石块堆砌的石碑,可见一个十字架高高地矗立在临海的一面。白色碑面的最上方,是葡萄牙语的“罗卡角”;下面的小字译为“陆止于此,海始于斯”,出于被中国人誉为“葡萄牙屈原”的大文豪卡蒙斯;最下方简单的数字表示着这里的经度和纬度,说明此地处于欧洲大陆的最西端。
站在罗卡角的边缘,眼前的大西洋一望无际。
这里没有惊人的建筑,只有简简单单的一碑、一塔、一院。站在高高的石岩上,仰望深邃的天空,眺望浩瀚的海洋,除了惊叹,只有陶醉。
    当我们还在罗卡角的绝美景色中沉醉的时候,洋面上忽然飘起了白雾。短短几分钟时间,越来越浓的雾竟然将水面遮盖得根本看不见了,只有那些岩石,在雾中若隐若现。
看看集合时间已经到了,我们暗自庆幸自己来得正是时候。若是晚来半个小时,恐怕只能在这里看看雾了。
我们驱车下行,前往导游推荐的自费景点——卡斯卡伊斯。
面积约一百平方公里的卡斯卡伊斯是葡萄牙的第三大城市,人口不到二十万。十九世纪后期,葡萄牙国王唐·刘易斯一世在这里修建了官邸和五个别墅,完全改变了原来渔村的面貌,使卡斯卡伊斯逐渐发展成为著名的海滨旅游胜地和国际化城市。 
    二战期间,同盟国和轴心国在卡斯卡伊斯市派驻了大量特工,展开了激烈的情报战。作为英国间谍头目之一,邦德系列小说的作者伊恩·弗莱明曾长期工作在这里。二战结束后,弗莱明重游卡斯卡伊斯,在太阳酒店完成了007系列小说的开篇之作《皇家赌场》。之后,他以每年一部的速度相继创作了十几部007系列小说。
爱美人不爱江山的英国温莎公爵从这里摆脱了纳粹德国特工的跟踪绑架,逃到了百慕大。西班牙前任国王胡安·卡洛斯童年的大部分时光也是在这里度过的。
徐导介绍说,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人均工资在欧洲是比较低的,多数人的月薪在一千至一千五百欧之间。北欧和西欧人工作累了,很喜欢到这边来度假,享受这里的阳光、沙滩和缓慢的节奏。
漫步在小城高低起伏的街道上,红瓦白墙的阿拉伯风格建筑比比皆是。街面上,人们穿着轻松、休闲,无论坐在小餐馆里品尝美食还是三三两两的游人,都显露出无比惬意的感觉。
    街边小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着游人的目光。
海滩上,人们躲在太阳伞下,享受着浪漫的休闲时光。一些人在毫无遮拦的沙滩上或趴、或躺,试图把自己晒成古铜色。喜欢运动的人可以选择去受保护的浅滩嬉戏或到更远的区域冲浪。
     眼见约定时间越来越近,我们不得不疾步赶往集合地点,意犹未尽的感觉。
回到里斯本市区,我们没有去行程里规定的自由大道,而是按照徐导的推荐,去了庞包尔广场。这里是为纪念庞包尔侯爵在重建里斯本时做出的巨大贡献而建立的,广场中央高高竖立着庞包尔侯爵的雕像。
导游为我们推荐了前面的一些景点,给了半个小时参观时间。由于时间有限,我急匆匆地穿过奥古斯塔步行街,去欣赏著名的奥古斯塔街凯旋门。位于商业广场的奥古斯塔街凯旋门是为纪念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的灾后重建而修建的。门顶的雕像群由法国雕塑家塞莱斯坦创作,中间代表荣耀的女性高达7米,为两侧的美德和天才加冕;柱顶的四尊雕像分别是努诺·阿尔瓦雷斯·佩雷拉、庞包尔侯爵、达·伽马和韦里亚托,斜卧的两个人像代表特茹河和杜罗河。
    凯旋门外边,是著名的商业广场。十六世纪时,这里曾是皇宫的所在地,后被大地震夷为平地。现在的商业广场由葡萄牙总理庞包尔在震后规划设计,是里斯本名符其实的商业中心。广场中央是约瑟一世铜像,两边的黄色建筑是政府的办公机构。
   奥古斯塔步行街也是在震后重建的。这里商铺林立,被国人称为里斯本的“王府井大街”。
隐藏在小巷中的圣茹斯塔观光电梯是当今欧洲运行着的最古老的电梯。登上塔顶,可以看到里斯本市区的全貌。时间紧迫,我们只能远远地留下一张照片。
在里斯本街头,有许多精美的塑像。坐在车上的我无暇去研究每一座雕像的主题和历史,只感觉到里斯本浓厚的历史氛围。
在欧洲,司机的工作时间有严格的规定。为了避免出现司机受罚的现象,今天的晚餐时间只有可怜的五分钟。上菜了,包括胡萝卜炖肉、水煮鱼、白斩鸡、炖豆腐、炒圆白菜和拍黄瓜。我们每人盛了一碗饭,刚刚吃了几口,徐导就送来了打包用的餐盒。理解万岁!没有吃饱的团友们纷纷打包,把菜拿到宾馆去吃。
穿过“四二五”大桥,我们驱车直奔城外。路上,我们再次见到了那座横穿里斯本市区的古罗马高架引水桥。
公元一百年左右,这里曾是一座古城。为了将水引入城里,人们修建了这座高大宏伟的圆拱形引水桥,建筑风格充分体现出了古罗马文化的味道。
坐在车里,我们望着窗外的景色,心中无限感慨。明天,我们就要离开葡萄牙了。不到一天时间,大家已经开始喜欢上了这个浪漫的国度。远处山顶上,高高的基督像格外醒目。建于1959年的里斯本基督像与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基督像酷似,连同下方八十二米的基座,总高一百一十米。    
晚上,我们住在Lisboa Almada Hotel,离基督像不是很远。
    回到宾馆的时候,已经是当地时间晚上九点多了,相当于北京时间凌晨四点多。由于时差没有倒过来,加上坐了一夜飞机,又玩了大半天,我们都困得不行,早早睡下了。
第三天  里斯本——塞维利亚  2015年7月19日  星期日
    今天的早餐很丰富,面包有十来个品种,热饮机、果汁、黄油、果酱,一应俱全。菜包括火腿、培根、炒蛋、焗蘑菇、番茄焗豆,水果有西瓜、白兰瓜、奇异果、菠萝等。
吃罢早饭,我们回到房间,提着收拾好的行李下楼、上车,前往西班牙西南部古都和工商业、文化中心——塞维利亚。西班牙位于葡萄牙东部,比葡萄牙早一小时,和北京时间差六小时。
历史悠久的西班牙史前很久就有人类生活,多年来,罗马人、西哥特人、摩尔人、西班牙人陆续统治着这片富饶的土地,此起彼伏,在这里留下了多种宗教、语言和文化遗迹。目前,西班牙有四十四处名胜古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仅次于意大利和中国。
出发前,我根据行程制作了一张地图。通过地图,可以清楚地知道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要从葡萄牙南部横穿到西班牙西南部,经过南部向中部进发,最后到达东部地中海边的巴塞罗那。
坐在车上,多数团友昏昏欲睡。车行两个多小时后,我们在第一个中转站休息了十五分钟,然后继续向目标挺进。又过了两个多小时,我们再次停了下来,这一次是三十分钟,包括午餐自理的时间。
步入小店内,看看这里售卖的食品,一些团友开始排队,商量着午餐吃什么。我们转了一圈,对这里的东西兴趣不大,就在店外的凉棚里坐了下来。出发前,我们带了不少食品。由于早就知道这一顿没有团餐,所以早晨出发前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我们就着榨菜和豆腐干吃饼干、喝八宝粥,感觉天气比昨天热很多。
经过六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塞维利亚市。
塞维利亚是西班牙今安达鲁西亚自治区和塞维利亚省首府,人口约一百三十万,是西班牙第四大都市和唯一有内河港口的城市。这里产的雪莉酒闻名世界,也是文学巨著《唐·吉诃德》的诞生地和著名的弗拉门戈舞的发源地。
下车的时间是下午四点钟,38℃高温之下,街上几乎见不到行人。热浪袭来,已经习惯了车上空调温度的我们仿佛进入蒸箱一样。
徐导把我们带进了街上一个毫不起眼小门,穿过阿拉伯风格的走廊,一片恢弘壮丽的场景豁然呈现在眼前。
在西班牙的每一座大城市,都有西班牙广场,塞维利亚的西班牙广场是其中最美的一个。这里是为1929年伊比利亚美洲博览会修建的,主体建筑巧妙地融合了罗马式回廊、拱门、柱头和阿拉伯、西班牙的建筑风格,混然天成、蔚为壮观。
和那些著名建筑和古迹相比,这里的规模和名气不是很大,历史也不是特别悠久,但整体建筑之精美大气,丝毫不逊于世界建筑史上的任何瑰宝。
    呈半圆形分布的拱形回廊门和白色罗马石柱是阿拉伯和欧洲建筑风格的结合,外部的底座部分镶嵌着五十八幅色彩斑斓的瓷砖壁画,描绘了西班牙各地的风土人情,代表着原西班牙的五十八个省。回廊外边白色石柱上方雕刻着当年西班牙五十八个大公国国王的立体头像,象征着西班牙王国的强盛和辉煌。
    在建筑前面,有一条人工挖掘的护城河,河面上建着数座精致的小桥。尽管水面不大,但还是有人在这里泛舟摇桨。
    在广场上,有马车可供游人乘坐,但由于广场面积并不是很大,所以只是转一小圈而已。遗憾的是天气太热,广场周边的树木不多,游人只能在阳光下暴晒。
    短短十五分钟,大家匆匆告别了西班牙广场,前往下一个景区继续游览。
车行几分钟,我们在著名的塞维利亚斗牛场前下了车。这座西班牙历史最悠久的斗牛场正在维修之中,我们只能拍到著名斗牛士罗梅罗的雕像和斗牛场的一角。
        穿过几条街巷,我们跟随徐导来到了著名的塞维利亚大教堂前。作为欧洲第三大天主教堂,塞维利亚大教堂和古印度博物馆、塞维利亚王宫一起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外观塞维利亚大教堂,墙顶那竹笋般的尖柱、高耸的尖塔和塔尖上的风向标体现出了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
    公元711年,摩尔人占领了伊比利亚半岛。1184年至1198年,穆瓦希德王朝在这里建造了清真寺。1284年,费尔南多三世赶走了摩尔人,将这里用作天主教堂。1381年,塞维利亚人拆除了清真寺并在原址重建了教堂。
徐导介绍说,当年重建教堂的时候,建筑师们希望大家在看到新教堂后把他们当作一群疯子。正是因为有了这群“疯子”的付出和努力,才有了今天我们能见到的这座不朽建筑。
1898年,著名航海家哥伦布的灵柩从古巴运回后葬在了塞维利亚大教堂。1982年、1993年,罗马教皇保罗二世曾两次到此造访。
作为原清真寺仅存的一部分,高九十八米的希拉尔达塔是教堂中最古老的部分。1568年,这座清真教的宣礼塔被早已厌倦了的塞尔维亚人改建为教堂钟楼。在工程中,他们拆除位于原宣礼塔顶的四个圆球,增建了哥特式塔楼和塔顶。在塔尖最高处,站立着一个左手握盾、右手持棕榈叶的古罗马妇女风向标。远远望去,塔身墙面上阿拉伯风格的花纹图案精致无比。
    在规定的一个小时里,我们无暇进入教堂参观,就在教堂和王宫周边的小巷里辗转,从各个角度欣赏这两组不朽的建筑。有团友抓紧时间进入教堂和钟楼参观,虽然来去匆匆,又错过了周边的景致,但总的来说还是得大于失的。
    在教堂旁边,是正在闭馆的古印度博物馆。
    街头,偶有挂着四、五节车厢的轻型轨道列车驶过,大概算是这里的公交吧?
     集合后,我们步行去参观建于公元1220年的黄金塔。
黄金塔的塔身为等边十二面体,是典型的阿拉伯建筑风格,也是当初摩尔人的军事瞭望塔。当年,从南美拉来黄金在上缴王室之前储存于此。
据说,黄金塔的塔身原来贴满金黄色瓷砖。今天,我们只看见塔顶部的金黄色瓷砖,其他部分不知是已经脱落了,还是根本就是以讹传讹。
    上车后,大家被窗外的一座红色建筑吸引。询问之下,得知这是一所孤儿院。实在太漂亮了!
     今天的晚餐有土豆炖牛肉、清蒸鱼、辣豆腐、鸡蛋炒葱头、拍黄瓜和清炒油菜,尽管中午都没怎么好好吃,但面对这样清淡的饭菜,大家还是食欲不佳。
    饭后,是导游安排的自费项目——欣赏塞维利亚著名的弗拉门戈舞。半数左右的团友去看表演,我们这一半不看的自行安排活动,待表演结束后一起集合回宾馆。
    团友们各自走散,我们一家三口过马路进了路边的一个街心公园。
公园不大,游人寥寥无几。
    我们在公园里转了一圈,发现这里除了我们一家和其他团不看表演的几个游人外,只有几个当地人在遛狗。在这难得的闲暇时间里,铭铭先是挖土、捡种子,然后又到儿童游乐场里玩起了滑梯和爬网。
    凉风习习,我们坐在背荫处的长椅上欣赏着高高透透的蓝天和眼前郁郁葱葱的绿树。
        看看表演快要结束了,我们来到街上,欣赏街边的各类建筑。不知这金黄色的房子是什么用途,只知道它的美足以打动我。
     晚八点半,看完表演的团友们陆续回来了,脸上没有惊喜的表情,很是平淡的样子。有人说来西班牙一定要欣赏弗拉门戈舞,而且最好的地点就是在塞维利亚的小酒吧,因为只有这里才是原汁原味的。
    一场民族特色浓郁的舞蹈,爱看和看得懂的自然说好,不喜欢和看不懂的也没有必要附庸风雅。出来旅游,开心就好!
    今天的酒店名为EXE GRAN HOTEL SOLUCAR。虽然所处地理位置较偏,但感觉颇有一番情趣。
无论你坐在阿拉伯风格的大厅里小憩,还是望一望那清澈见底的泳池,心情一定豁然开朗。院子里绿绿的草坪、洁白的长椅使人浮想联翩。
第四天  塞维利亚——龙达——米哈斯——格拉纳达  2015年7月20日  星期一
        今天一早,我们早早起床收拾行李,然后一起下楼吃饭。
由于昨天许多人去看弗拉门戈舞,所以晚饭安排的比较早。清晨醒来,感觉肚子空空的,才想起饿来。宾馆的餐厅挺大,但无论主食还是菜品,都比昨天差了很多。当然,吃饱还是没问题的。
    由于昨天有人迟到,所以今天的出发时间提前了一刻钟。8:45,我们准时开车,前往悬崖上的罗马古城——龙达。
一路上,大家昏昏欲睡。因为车窗外的景色实在太一般了。光秃秃的荒地一片接一片,田野里的植被很少,更几乎看不见人。
车行两小时后,逐渐上了山,窗外的景色绿意渐浓。大巴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盘旋,偶尔可见一片清清的湖水。正当我们为眼前越来越美的景色暗喜的时候,龙达到了。
位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大区马拉加省西北部的龙达诞生于罗马帝国时代,面积四百八十一平方公里,常驻人口不足四万。
从停车场步行到景区大约十几分钟,我们在老城区穿行,边走边看,兴趣盎然。
一行人转过小教堂,向著名的努埃博桥进发。
    路边斗牛场前的雕像是龙达著名斗牛家族的奥德涅斯叔侄。站在右侧的安东尼·奥德涅斯曾被著名作家海明威所追捧。
    龙达城区分为新旧两部分,老城区和以犹太人为主的新城区被一道峡谷隔在两边。
1735年,龙达人在峡谷上架起了桥。六年后,桥意外倒塌,造成了五十多人伤亡的事故。1751年,新桥复建,为将桥建得更为结实,龙达人花费了四十二年。
站在桥边的观景台上,可见高达百米的悬崖陡壁仿佛被利斧生生劈成了两半,潺潺溪水在狭窄的崖壁下流过,形成了一道险峻的风景。
在悬崖的边缘,成排的白色或米色楼房拔地而起,像从山崖中长出来的一样,与下面的山石浑然一体,蔚为壮观。
    在桥身中段,能够看到一座窗户。徐导介绍说,里面曾经关押过犯人,真是插翅难逃!
    我们沿着新桥西北侧崖顶的环形路一路前行,欣赏着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杰作。
    龙达是电影《卡门》的外景地,海明威的名著《丧钟为谁而鸣》里描述的战争场面就是取自险要的新桥两边。
    龙达是西班牙站立式斗牛的发源地,建成于1785年的斗牛场是西班牙最古老的斗牛场之一。
    景点参观完毕,看看时间已经不早,我们行色匆匆地穿过小镇静静的街道,向早已定好的中餐厅奔去。
午餐不错,有炒牛柳、爆鱿鱼、蘑菇炒鸡片、西红柿炒鸡蛋、素炒土豆丝和清炒圆白菜。难能可贵的是水果,竟然上了一盘樱桃,而且量还不算少。
餐后,我们驱车一个半小时,前往安达卢西亚的白色山城——米哈斯。
有着“毛驴之城”称号的米哈斯位于海拔四百多米的山腰上,大大小小红顶白墙的房子沿着坡度平缓的山麓展开,这种纯白无瑕的浪漫景色吸引着大批渡蜜月的人们。
在米哈斯,建筑的外墙绝大多数都是白色的。在一片白色的世界里,挂在墙壁上的鲜花和天空中飘扬的彩旗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鲜艳。
对于孩子来说,儿童乐园永远是他们的最爱。
看着铭铭在一边自娱自乐挺开心,我们沿着观光小道去欣赏米哈斯的山色和远处的海景。登上观景台,白色的米哈斯山城一览无余。远处,是一望无际、蔚蓝的大海。
望着眼前连绵不断的美景,我不停按下快门。为了将最美的米哈斯永远留下来,我一路小跑,却不觉得累。
这里的教堂巍然矗立,古老的斗牛场早已退役,现在是博物馆、剧院和旅游中心。
小镇的路边,售卖工艺品的小店比比皆是,户外餐厅也不算少。也许是过了饭点吧,几乎每一家餐厅的桌旁都空空如也。
不知何时,团友们全部散开,一个也见不到了。徜徉在小镇寂静的街上,举目望去,红瓦白墙和悬挂着的花花草草形成了小镇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圣女雕像据说是米哈斯的保护神,后面是石头建的圣女教堂。教堂于1586年被一个牧羊人发现,具体建于何年何月据说早已无法考证了。
在米哈斯,驴属于官方唯一的旅游交通工具。在这座山城里,你找不到出租车,但可以租到出租驴。
在这里,导游给足了一个小时的游览时间。离开的时候,我们都有些恋恋不舍。再见,米哈斯!一个适合慢慢行走、细细品味的小城。
车行两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了安达卢西亚自治区内格拉纳达省的省会,位于内华达山山麓的格拉纳达。格拉纳达海拔七百三十八米,市区人口约五十万,在西班牙排名第十三位。
世界文化遗产阿尔罕布拉宫是中世纪摩尔人在西班牙建立的王宫,是西班牙所有古迹中的精华,有“宫殿之城”和“世界奇迹”的美誉,其精致细腻的美感和清新脱俗的格调是摩尔艺术上最伟大的作品。
座落在格拉纳达市东南部太阳山脊上的阿尔汉布拉宫主要是在尤素夫一世及其子穆罕默德五世时期建造的,与其西部穆罕默德一世1238年修建的部分设施建成一片,构成了宫廷式的庭院和强大的堡垒,人称“红宫”。
由于限制人数,入内参观阿尔罕布拉宫必须提前预约。我们团队约好的进门时间是下午六点到六点半之间。由于到的比较早,时间相对充裕,徐导带我们去欣赏格拉纳达全貌。
穿过一道道石门和门楼,我们在坎坷不平的道路上行进。
一路上,可以见到古老监狱的入口和摩尔人军营营房遗迹。
我们越走越高,眼前的景色越来越美。登上阿尔罕布拉宫最高的守望台,要走数百级阶梯。尽管天气微微有些热,但大家都没有在意。
最高处的一段是螺旋状阶梯,我们一鼓作气登了上去。
站在高高的城堡顶上眺望远方,眼前是无边无际的树林和鳞次栉比、红顶白墙的房屋,美丽的格拉纳达一览无余。
    转过城楼,徐导带我们来到了一个相对窄小的角落。这里有一块不大的牌子,上面有一句形容格拉纳达著名的话,是许多来到这里的游客想找却难以发现的。
    这段话的大意是:最为悲哀的是你作为一个盲人来到格拉纳达,这里的美景你只能听别人描绘。尽管有些拗口,但意思还是很容易理解的。来到这里的人,谁能不被这样的美景而动容呢?
    从城楼上下来,我们到阿尔罕布拉宫门口去排队。
    进门后,穿过了一个不知名的小院,我们登堂入室,去揭开阿尔汉布拉宫神秘的面纱。
    阿尔汉布拉宫的正殿豪华无比,它由三个反映阿拉伯殿特色的院子及建筑组成,其核心部分用来办理司法和公共事务,还有国王御座和私人住宅所在地、大使厅、御花园、化妆室、浴室等。在西班牙的伊斯兰建筑中,各种装饰元素包括铺砌釉面砖的壁脚板、墙身、横饰带、覆有装饰性植物主题图案的系列拱门及用弓形、钟乳石等元素修饰的顶棚等。
    这个小厅是处理司法事物的地方。
这个天井据说是供等待召见的人休息用的。蓝天之下,精美的阿拉伯建筑风格令人赞叹不已。
阿尔罕布拉宫中的四个主要中庭分别为桃金娘中庭、狮庭、达拉哈中庭和雷哈中庭,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桃金娘中庭和狮庭。
桃金娘中庭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大庭院,也是阿尔罕布拉宫的外交和政治活动中心。这里由大理石列柱围合而成,其间是一个浅而平的矩形反射水池及漂亮的中央喷泉。在水池旁侧排列着两行桃金娘树篱,这也是该中庭名称的渊源。
上面这张照片非常经典,曾出现在多部建筑学教科书上。静立池端,看投影在池中那精美的建筑,纤巧的立柱、优雅的拱券、回廊外墙上的传统格状图案与静谧、清澈的池水交相辉映,使人仿佛处于漂浮空灵的圣地。
下面这张照片所描绘的是这里的又一个奇迹。站在这里仰望房顶,可以看出犹如星光满天般的效果。如果是晚上,效果会更为明显。置身于此,任何人都无法不被阿拉伯建筑师们的奇思妙想所惊叹、动容!
    我们亦步亦趋地跟着徐导,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听着他娓娓动人的介绍,只觉得眼前的每一房、每一厅、每一院都处处是景,每一个景点都有自己的历史和独特的故事。
通过桃金娘中庭东侧,可以来到苏丹家庭的中心——狮庭。在这个穆罕默德五世宫殿中,有由四个大厅和由124根棕榈树般的立柱支撑起来雕刻精美考究的拱形回廊。
无论拱门还是走廊,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精致、考究。由于柱身较为纤细,他们会将将四根或两根立柱组合在一起,这样,既满足了支撑结构的需求,又增添了庭院建筑的层次感。从柱间看向中庭,可见其中心处由12只强劲有力的白色大理石狮托起的一个大水钵。在《可兰经》中,禁止采用动物或人的形象作为装饰物。在阿拉伯艺术中,这种用狮子雕像来支承喷泉的做法是非常奇怪的,也许可以将其解释为君权和胜利的象征吧!细看这里的狮子雕像,其形态可以使人回想起古代波斯雕刻家们的作品。
狮庭是一个经典的阿拉伯式庭院,两条十字交叉的水渠将其一分为四。从石狮口中泻出的水经由这两条水渠流向中庭的四个走廊,这种水景体系既有制冷作用,又具有装饰性。
抬头望去,室内屋顶上那迷人的景致同样令人叹为观止,只是不知道那些塑性用的石膏还能够支撑多少年。
来到西班牙之前,我们曾去过不少国家,也曾欣赏过多种风格的建筑。这次,是我们第一次真正深切地接触到阿拉伯建筑风格,感觉很特别,也很美好。
     说心里话,在我们所去过的宫殿中,阿尔汉布拉宫的面积并不算大。但是,置身其中,你会不由自主地去观察每一处,不想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离开之前,我们又穿过了一个不知名的小院。虽然处在半山腰,但在阿尔汉布拉宫所有建筑的外面,几乎处处可以看到绿色。
这是一座阿拉伯式庭院,院内亭台楼阁,曲廊通幽,景物深远,层次分明。漫步其间,在繁花绿树的掩映下,听百鸟啼鸣,心旷神怡。
    参观阿尔汉布拉宫的最后一站,我们去了卡洛斯五世宫。这座外圆内方的两层建筑是米开朗基罗的学生佩德罗·马秋卡应西班牙王室的要求建造的,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建筑。
     站在二层,看着一层中间的圆形庭院,使我联想起我国福建永定的土楼。目前,这里是阿尔汉布拉美术馆和格拉纳达省立美术馆的所在地。
    行程单上,写明阿尔汉布拉宫的参观时间是一小时。尽管我们已经在这里转了将近两个小时,但总觉得时间太快、太短。
  晚饭的时候,有团友开始思念方便面了。几个年轻人放弃团餐去找超市,我们变成了六人一桌。今天的菜不错,包括白灼虾、炒回锅肉、西红柿炒鸡蛋、木耳炖鸡、煮菜花和清炒西葫芦。玩了一整天的我们身心俱疲,大快朵颐。
    餐后,我们坐车十分钟,进驻ABADES NEVADA PALACE HOTEL&Convention Center。
离酒店不远,有一家规模不小的超市。放好行李后,看看时间还来得及,我急忙赶往超市。
由于天气太热,东西只能现买现吃。在这里,我买了900毫升塑料盒装冰激凌和200克装巧克力,猜猜价格是多少钱?
     答案:冰激凌1.99欧;巧克力1.59欧,比国内便宜多了,是吧?
第五天  格拉纳达——科尔多瓦——托莱多  2015年7月21日  星期二
今天的早餐比昨天丰富,水果种类多且新鲜,夹心面包也很好吃。
8:50,我们出发前往科尔多瓦。公路两边种植着大片大片的橄榄树,比起之前的路来,可以算是赏心悦目多了。徐导介绍说,格拉纳达是西班牙的三大橄榄油产地之一。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拥有三十多万人口的科尔多瓦,一个拥有无数文化遗产和古迹的城市。公元十世纪,科尔多瓦曾有五十万居民,是南欧最大的城市。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科尔多瓦历史地区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一行人在瓜达尔基维尔河畔下了车,穿过长二百三十八米的罗马桥,向桥北的大清真寺及老城区进发。
公元711年,摩尔人征服西班牙后,科尔多瓦成为穆斯林世界在欧洲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鼎盛时期,科尔多瓦的清真寺多达三百所,曾经是世界各地穆斯林除麦加之外的另一个主要朝圣地。大清真寺是科尔多瓦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占地2.34万平方米,分为庭院和寺院两大部分。始建于公元785年的大清真寺几经扩建、改建,工程持续了几百年。基督教王国收复科尔多瓦后,曾对是否保留穆斯林清真寺有过长期争议。1236年,清真寺开始被改作基督教堂。十六世纪初,曼里克主教决定拆毁清真寺,扩建大教堂。当时的国王卡洛斯五世认为不应毁掉如此壮美的建筑。在他的直接干预下,终于保住了大清真寺的一部分,为世界留下了这座东西方文化并存的伟大建筑。
    位于罗马桥中间的雕像是科尔多瓦的守护神圣拉斐尔,据说在当地香火很盛。下桥之后,我们穿过了凯旋门。
    通过大清真寺西面的外墙可以看出建筑师们当年的精湛技艺。
听过徐导简单的介绍后,我们一行进入了寺院外边的庭院。从院内的回廊可以看出,这里仍保留着穆斯林建筑的风格。当年,天主教堂改建时,人们把从清真寺中拆下的木板挂在了墙上。几百年下来,当时已经可以废弃了的建材成为了今天的珍贵史料。
    高达九十三米的哥特式钟楼是由原来的宣礼塔改建的,仍和保留着的清真寺围墙建在一起。
    参观完供穆斯林们朝圣前用来净手的水池,我们继续在种植着桔树的院子里参观游览。
科尔多瓦大清真寺在早8:30~10:00之间是免费的,因为天主教堂要在9:30做弥撒。错过这个时间的参观者,需付八欧元门票。当然,做弥撒期间是不许拍照的。
院子的面积不是很大,看看离集合时间还有十几分钟,我决定到外面去寻找其他风景。由于街道太窄,想给大清真寺拍张全景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从大清真寺出来,我们来到科尔多瓦旧城中著名的花街。在旧犹太区,景色优美的小巷比比皆是。从百花巷的花丛间眺望清真寺钟楼高高的尖顶,美不胜收。来到这里,很多游客都要在这个角度拍上一张,据说极为经典。
    穿行在或宽或窄的街巷中,感受着多种文化交流碰撞留下的痕迹。转过带有奥林匹克味道的一个墙脚,抬头见到了这里的斗牛博物馆。
    离犹太思想家迈摩尼德斯塑像不远,我们进入了一条小巷中的一座科尔多瓦“四合院”。
    每年五月的庭院节期间,人们会打开自家大门供人观赏品评。在科尔多瓦,许多庭院都在庭院节中获过奖。
    小院里静静的,高高的天蓬给这里带来了一片清凉。我们环顾四周,院子里仅有两、三个人,看上去也是游客。不知主人是干什么的?也不知为什么徐导会径直把我们带到这里参观。
       穿过曲曲弯弯的小巷,我们来到城外的一家中餐馆。今天的午餐四个人一桌,有猪肉炖土豆、牛肉炖胡萝卜、炸鸡翅、青椒洋葱炒虾仁、清炒大白菜和炒酸菜,味道尚可。
    饭后,大家匆匆忙忙上车奔赴下一站,古城托莱多。
位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南七十公里的古城托莱多是西班牙最强盛时期的首都。1987年,这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文化遗产城市。
接近晚七点钟的时候,我们抵达托莱多。看看时间尚早,徐导让司机把车开到城背后的山坡上,去欣赏托莱多全景。
大巴在山路上盘旋一阵之后,到达了目的地。站在与古城一河之隔的山路边上,眼前的景色令人惊叹。
在河水湍急的塔霍河内侧,可以清晰地望见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这里没有现代化高楼大厦,却完全可以用巍峨和恢弘等词语来描述。
和西班牙其他城市一样,托莱多在历史上曾先后遭遇罗马人、西哥特人和阿拉伯人的入侵。由于这座处于山崖峭壁上的古城具有极为特殊的地理位置,所以深受历代占领者们的青睐。数年来,这里曾先后成为罗马帝国的要塞、西哥特王国的首都和科尔多瓦阿拉伯酋长国的重镇。
远远望去,山上的教堂尖顶和帝王古堡高高耸立,各式不同风格的建筑起伏跌宕,错落有致。
    根据行程安排,今天的晚餐是自理的。由于部分团友预订了烤乳猪餐,所以导游决定今晚带大家去吃。李超不久前刚刚动过手术,不能吃太过油腻的食物,所以我们一家三口选择自己解决晚饭的问题。
    看看天色尚早,我们决定外出游玩,顺便找个超市,买些冷饮回来。晚上八点多钟,天还是蓝蓝的,感觉稍稍有一些热,室外温度在30℃左右。
    我们在便道上说说笑笑,怡然自得。沿途见到具有特色的建筑,我们会马上拍下来。
步行半个多小时,我们来到托莱多古城的正门——比萨格拉门前。城门上方,是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的双头鹰徽,非常精美。很庆幸今天有机会单独出来,明天,整个团队不可能在这里自由自在地拍摄。
    返回的时候,我们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不知道这条路究竟和我们的住处通不通,凭感觉方向是对的。不愿走回头路,因为我们不想错过更多风景。
    见到美景,铭铭忘记了脚上的伤痛,高兴地跳了起来。
    曾经的斗牛场现在不知是做什么用的,但肯定早已风光不再!马路对面有一个小公园,郁郁葱葱的样子。    
    来到公园东南角,眼前又是一片美丽的风景。
    回宾馆的路上,我们终于找到一家小超市。在这家开在异国他乡的华人超市里,我们又见到了很熟悉的国产小商品。当然,冰激凌是当地的。
    今天,我们的住处名为HOTEL EUROSTARS TOLEDO,在托莱多古城对面一两公里之外的街里。
晚餐的时候,我们吃了从家里带来的方便面、米线、八宝粥和饼干,小菜包括榨菜和香菇豆腐干。
西班牙宾馆的房间里不提供电水壶,我们一家三口在行程中只喝凉水,所以也就没有带。有热心团友带着,相互借用一下很方便。连续吃了几天团餐,偶尔吃上一口这些平时在家基本不吃的东西,感觉还是挺香的。
第六天  托莱多——马德里  2015年7月22日  星期三
    早上,我们来到餐厅吃饭。昨天,徐导建议大家吃饭时应该先吃水果。因为水果和果汁消化的最快。如果先吃肉和面包,水果到了胃里就很难吸收了。
    今天的水果很丰富,有菠萝、西瓜、奇异果、梨、橙子等许多种类,地中海的阳光把这里的水果滋养得分外香甜可口。除水果之外,其他就是很传统的那几样了,包括培根、火腿、炒蛋、焗豆等。当然,还有面包、果汁和咖啡等。
        9:00,我们准时乘车前往托莱多古城。
十几分钟后,我们下了车。登上高达数百米、分为多层的室外电梯,我们从古城的东北部进入城里。
公元前527年,西哥特人统治了西班牙并在这里定都。
公元711年,托莱多被阿拉伯人攻陷,成为首都。
1085年,阿方索六世国王率兵占领了托莱多并定都于此,他下令保护当地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历史遗产,允许已有的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三种形态的文化并存共容,于是便保存下了这样一座三种文化并存的古城。
中世纪的托莱多既是西班牙的首都,也是欧洲重要的政治、文化、商业和手工业中心之一,曾拥有二十万人口。费利佩三世国王决定迁都马德里后,托莱多的地位渐渐衰落下来。目前,古城里的居民仅有五、六万人。
进入城里,我们首先参观了大文豪塞万提斯的雕像。米格尔·德·塞万提斯·萨维德拉是西班牙著名小说家、剧作家、诗人,其作品《堂·吉诃德》达到了西班牙古典艺术的顶峰。评论家们称这部小说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瑰宝之一。
托莱多的街道不宽,但很多地方居然通大公交车。在这里,几乎随处可见堂·吉诃德的身影,有些地方也能看见他的随从桑丘。
托莱多古城以手工制作的镶金工艺品闻名。徐导带我们来到一家小巷里的工艺品店,在这里,我们见到了无数精致的工艺品,也亲眼见到了工匠精心雕琢的过程。
    小巷里,许多小店都装有卷帘门。有趣的是,这边的卷帘门艺术气息很浓,绝大多数都带有图案,而且画工不差。走在街上,看到这样的卷帘门,怎能不赏心悦目呢?
我们在四通八达的小巷里穿行,路边的店铺以卖工艺品和食品为主。尽管吸引力很大,但急于赶路的我们还是无暇细看。
这家店里的点心是由修女们制作的,极甜。特别是右下角状如小饺子的那种,据说一般人连很难一次吃完一整个。
穿街过巷,我们来到了大教堂后边。
托莱多大教堂建于1227年至1493年,内部装饰完成于十八世纪,是西班牙最大的教堂之一。教堂正面有两座高耸的塔楼,左边的哥特式尖顶钟楼高九十米,上挂铸于1735年、重达十七吨半的大钟,右边的是哥特式文艺复兴风格的圆顶塔楼。
教堂对面,是政府机关的所在地。
南边是司法部门的办公地点,北边是西班牙首席红衣大主教的住地。
我们在教堂广场玩了半个小时,经过圣多美教堂,向犹太区行进。一路上,既有不知名的小教堂,也能够见到一些卖工艺品的店铺。
圣多美教堂是十四世纪住在托莱多的阿拉伯人建造的穆德哈尔风格建筑,藏有格列柯的的代表作,世界名画《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作品圣多美教堂神父1586年托格列柯所画,以纪念死去二百年、曾为各教堂奉献大笔资财的托莱多贵族奥尔加斯伯爵。该画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是伯爵被召回天国的情景,下部是下葬的场面。在作品下半部中,除当时最显赫的贵族、教士及社会名流外,画家居然把自己的儿子也画了进去,使十六世纪的人出现在了十四世纪死者的葬礼上。
由于见到名画的几率不高,排队的人相对较多,我们没有在这里浪费时间,继续向下一个目标前进。
路边,风格各异的建筑比比皆是。无从考证每一座特色建筑的历史和今天,旅程中的我们只能挑重点去研究、考证。
这是当地的一所艺术学院,对面是一座多道台阶组成的小看台。不知为什么,根本看不到有舞台。
前行不久,我们见到了马路左侧的圣约翰修道院。
座落在犹太区中心圣约翰修道院是一所八角形穹顶、两旁建有扶垛的长方形石屋。1476年,伊萨贝尔公主在与贝尔特拉内哈公主的王位争夺战中获胜并称王后,下令建造这所修道院,用作王室列宗的陵墓。建筑师汉斯是一个地道的托莱多人,修道院的建造吸取了本地阿拉伯穆德哈尔风格的精华。
我们在大门紧闭的修道院前解散休息,有团友去了路边售卖工艺品的小店,但也许价格不菲吧,都是空手而归。
离开托莱多的时候,要经过两座城门和架在塔霍河上的那座长长的桥。徐导为我们介绍了关于城门的一些掌故,只可惜由于当时现场较乱,没有听清楚。
    行进在离开托莱多的古桥上,心中多少有些不舍。和国内那些满是仿古建筑的所谓古城相比,这里的原汁原味是最能打动我的地方。尽管民族不同,信仰也不同,但艺术和美是没有国界的。
    再见,留给我们太多美好记忆的古城托莱多!尽管只是半天时间,但大家似乎都已默默爱上了这里。走在桥上,每一次顾盼回眸,都会增添一丝离愁。没有足够宽广的胸怀,怎能做到多种文化的兼收并蓄呢?感谢那些留给我们太多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古人!
    午餐依然是在中餐馆解决的。由于大家都走累了,所以面对白斩鸡、清蒸鱼、红烧丸子、烧豆腐、炒酸菜和清炒菜花一点都没有客气,连最先上的西瓜块也一扫而光。
饭后,我们乘车前往西班牙首都——马德里。
马德里处于西班牙国土中部,是南欧地区的旅游、文化中心,市区人口约三百四十万,都会区人口近六百三十万,是西班牙最大的城市和马德里自治区、马德里省首府,欧洲著名的历史名城。马德里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中心,地处梅塞塔高原,海拔六百七十米,是欧洲地势最高的首都。
汽车穿行在马德里市区,车窗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琳琅满目。其中,占最大比例的现代建筑以高楼大厦为主,一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多为欧式风格,间或出现的一些体现阿拉伯风韵的建筑在钢筋水泥的现代化都市里算是赏心悦目了。
到达马德里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了西班牙唯一一家连锁百货公司,欧洲最大的商业连锁中心——英国百货。由于进马德里皇宫的参观时间约在了下午四点半,所以大家有将近两个小时的购物时间。
    位于马德里市中心的英国百货面积不小,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吸引着大家的目光和跃跃欲试的钱袋。我们在商场里逛来逛去,对柜台里琳琅满目的折扇印象颇深。
    西班牙的折扇大多是丝织的,以黑色居多,四周镶着花边,扇面以斗牛士或塞维利亚女郎为主。在西班牙,折扇是女人的专利,不同的握法和手势有着不同的意义。
    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西班牙的大家闺秀们外出参加舞会等社交活动时,往往由母亲或侍女相陪。为了逃避监视,扇语应运而生。如打开扇子在自己胸前慢扇,表示“我是单身”;把扇子打开又合上,然后放在自己的面颊上,表示“我喜欢你”;用打开的扇子在自己胸前短而快地扇动,表示“我已有意中人,请不要打我的主意”;把扇子放在太阳穴处,眼睛向上看,表示“我日夜思念你”……
    我们楼上、楼下地逛着,不时见到满载而归去排队退税的团友们。
    看看时间不早了,导游招呼我们出门,准备去参观著名的马德里皇宫。来到商店大门前,我们发现刚才还蓝蓝的天空竟然下起了小雨。惊讶中的徐导说他带队多年以来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难道马德里就这么少雨吗?
冒着丝丝细雨,我们来到了欧洲第三大的马德里皇宫。注意看宫殿上的两根旗杆,只有左边的一根挂着旗帜。这里有个小秘密:一面旗帜表示国王在国内,但不在马德里;两面旗帜表示国王在马德里;没有旗帜则表示国王出国了。皇宫的内广场是上任不久的新国王,前菲利佩王子婚礼大典的地方。
边长一百八十米的马德里皇宫呈正方形结构,始建于1738年,二十六年后完工,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和最精美的宫殿式建筑群。宫内所藏金银器皿和珍宝级绘画、瓷器、皮货、壁毯、乐器及其他皇室用品是波旁代表性文化遗产。
气势恢弘又不失典雅精致的西班牙皇宫全部由白色大理石修砌而成,和格纳拉达、托莱多等古城的建筑相比,显得更为豪华、亮丽。
进入王宫之前,所有人都要经过安检,双肩背包必须存起来,无论你怎么背。我们戴好耳机,听徐导如数家珍般地进行介绍。
由于皇宫内部禁止拍照,所以只能把允许拍照的地方呈现出来。
  上图为决定迁都马德里的国王费利佩三世,强大的西班牙王国的缔造者,下方为左右两侧威武的石狮。
    由于没有画面对应,只能把印象最深的地方蜻蜓点水般地简单提一下。想要领略马德里皇宫的风采,只有身临其境。世界那么大,必须去看看!
签署欧盟协议用桌子是镀金的,极尽奢华。一个房间从墙壁到拱形天棚的墙布全部采用富丽、大气的花鸟刺绣,巧夺天工。
穿过华丽的墨绿色大理石门,是金碧辉煌、能够容纳一百四十五人进餐的国宴厅。如果进餐的人多,餐厅正中的长餐桌可以一直增加到大厅的另一侧墙边。在平时摆放的两侧各四十张椅子中,左、右两边各自的第五张椅子比其他椅子略高一些。这是国王和外国首脑专用的座位。隔壁是乐队的演奏厅和自助餐台,餐台由八只金狮托起,每个餐盘又有四只小狮子托着。
    在皇宫休息厅正中红色丝绒墙壁上,镶着西班牙国徽。金銮宝殿上,四头脚踩金球的狮子守护着国王和皇后的座椅,象征着统一和权力;大厅上方,悬挂着巨型奥地利水晶灯;四面墙上,用红丝绒衬托着十二面明亮的镜子,所有的镜框都是富丽堂皇的金饰。大厅穹顶的油画表现了伊莎贝拉女王和费尔南多国王八年征战的辉煌,穹顶四角的四尊浮雕是护卫着伊莎贝拉女王的神灵,在她面前是战败下跪的摩尔人。
马德里皇宫各厅室的布置风格千变万化,而且会进行定期更换和维修。这里的每一处雕刻、镶嵌和装饰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制作的,许多地方都能够拆卸下来。
从窗子里,可以拍到皇宫内部的一个天井。可以看出,这里也是只挂了一侧的国旗。
    一个半小时的走马观花,那些金碧辉煌和富丽堂皇只能模模糊糊地留在脑海中和记忆里。从皇宫出来,相机和手机终于解放了。
    皇宫对面的大教堂非常漂亮。
    宫门外面的步道上,一男一女两名骑警骑着一白一黑两匹高头大马潇洒地行进,吸引了不少人惊异的目光。
    在西班牙广场,我们参观了塞万提斯及骑着瘦弱老马的堂·吉诃德和骑驴的桑丘·潘扎的雕像。塞万提斯的作品《堂·吉诃德》被评论家们称为西方文学史第一部现代小说,是近代小说的开山之作。在小说里,塞万提斯表达了对当时专横的教会的强烈愤怒,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困苦。五百年来,堂·吉诃德的名字流传于世界各地,提起充满漫无边际的幻想、脱离实际、迂腐顽固、对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自诩不屑的人,人们常常会想起这个五百年前屡战屡败却永不言退的荒唐骑士。有人评论说,第一次看《堂·吉诃德》会笑,第二次看《堂·吉诃德》会哭,每看一次,都会有一种新的感受。
随后,我们再次回到英国百货,去完成行程中规定的“血拼”时间。这一次,我们直接去了超市,能猜出1升/450g冰激凌和150g巧克力的价格吗?
    一共只有2.22欧,超级便宜,味道好极了!
    来到马德里,不得不说的是著名的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
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及球队成立于1902年3月6日,前称马德里足球队。1920年,马德里俱乐部获得国王赐封“皇家”的尊称,于是在徽章上增加了皇冠并改名为皇家马德里。
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拥有众多世界级球星。2000年12月11日,这支久负盛名的球队被国际足球联合会评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球队。2009年9月10日,皇马又被国际足球历史和统计联合会评为二十世纪欧洲最佳俱乐部。2014年9月10日,该队被评为2014年度欧洲最佳俱乐部。
皇家马德里夺得过十次欧洲冠军杯冠军,位居欧洲之首。此外,还得过三十二次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冠军、十九次西班牙国王杯冠军、九次西班牙超级杯冠军、两次欧洲超级杯冠军。
在世界上经营最好的俱乐部排名中,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当之无愧地高居榜首。
由于我们的徐导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皇马球迷。所以把晚上外观皇马伯纳乌体育场十五分钟升级为在皇马内部的中餐厅用餐。作为一个热爱体育的人,必须在这里对徐导表达一下感激之情!
位于马德里繁华金融区中心的伯纳乌球场最早能够容纳十二万人。为了适应欧洲足联的新规则,翻修后的伯纳乌体育场将看台座位减至目前的八万个。作为皇家马德里足球队的主场,伯纳乌球场见证过许许多多历史性的时刻,斯蒂法诺、普斯卡斯、罗纳尔多、劳尔、齐达内、C罗……一个个闪光的名字都曾在这里演绎过永恒的传奇。想要进场参观,成人票价为十九欧;十四岁以下十三欧,周一至周六10:00~19:00开放,周日及节假日10:30~18:30开放,比赛日除外。球赛的一般票价从二十欧元起,根据比赛的精彩程度上涨,赛前到球场现场购票需提前一周,也可以在网上订票。
走进位于伯纳乌球场的中餐厅,我们坐在了离球场较近的一侧。没等上菜,我们纷纷来到能够观看比赛的玻璃窗前一顿猛拍。一生中能够有机会走进这样的球场,应该算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吧?
      说实话,这家开在伯纳乌球场里的中餐厅着实不错。除了菜量稍小之外,味道绝对算是几天来我们去过餐厅中名列前茅的。当我们拍完球场内部的时候,有的菜已经下去了半盘。
    在先上了白斩鸡、过油鸡、西红柿炒鸡蛋、清炒西兰花和素炒大白菜后,第六个菜迟迟没有动静。当大家纷纷猜测是不是因为是球场里的餐厅,所以要减一个菜的时候,最后的一盘豉油排骨上来了。也许是要把排骨做得烂一些,所以时间相对长了一些吧,味道的确不错!
    饭后,我们乘车半小时,入住EXE GRAN HOTEL ALMENAR。
第七天  马德里—塞戈维亚—马德里——瓦伦西亚  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今天的早餐相对较差。当我们到达餐厅的时候,除面包之外,水果就只剩下菠萝了。炒蛋、蘑菇和培根据说是暂时没有,但直到我们快要吃完时才上了很少一点。坐在椅子上吃着,想象着后厨们不紧不慢地切着食材的样子,真是急不得、恼不得。欧洲人的效率,着实不怎么高!
8:45,我们退房上车,前往此行的最后一个自费景点——塞戈维亚。
古城塞戈维亚位于马德里以北约七十公里处,是西班牙的历史名城和著名古迹。
公元前八十年,被罗马人毁坏后重建的塞戈维亚城是罗马帝国在西班牙建造的首批城镇之一。经过中间阿拉伯人的统治时期后,阿方索六世国王于1088年重新控制了塞戈维亚,并使其进入了政治和经济的繁荣时期。公元十三世纪至十五世纪,卡斯蒂利亚的几代国王都定都塞戈维亚。伊莎贝拉女王于1474年在塞戈维亚登基。公元十六世纪,塞戈维亚经历了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并以由摩尔人引进的服装纺织业闻名于世。
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在一片碧绿的草坪前下了车。抬头望去,一座似曾相识的美丽城堡出现在视野里。徐导介绍说,这就是迪斯尼动画片《白雪公主》城堡和迪斯尼城堡标志的原型。前西班牙王储,现在的国王王菲利佩就是在这座名为阿尔卡萨的城堡里迎娶了他的平民王妃。
    当年,作为王室第一继承人的菲利佩王子在一次记者见面会上邂逅了西班牙国家电视台的女主播蕾蒂西亚后,立即被其漂亮的容貌、超凡的气质及犀利的提问所吸引而坠入情网。面对国王父亲卡洛斯和整个王室的反对,菲利佩王子在皇宫发表了一番极其煽情的演说,竟然引来全国臣民的倾力支持。2004年5月,“灰姑娘”穿上了“水晶鞋”。此后,她以自己的聪明敏锐和高贵气质得到西班牙人民的认可和爱戴。
    在驶向塞戈维亚古城的路上,从很远处就可以望见那座闻名世界的地标性建筑,和塞戈维亚古城一起于198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罗马高架引水桥。在湛蓝的天空下,引水桥上、下两排拱门如同绵延不断的天门,一眼望不到边。    
    在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帝国时代,人们在没有水泥和任何粘合剂的情况下,靠人工把一块块石头堆砌成了这座长达14965米,连环拱长958米,拥有166个拱形门洞,最高处达28.1米的神奇建筑。这里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和最长的古罗马引水桥。
我们在引水桥前几百米的地方下了车,这里矗立着象征着罗马帝国的狼的雕塑。
我们顺着台阶拾级而上,从多个角度去欣赏这座两千多年以前的建筑奇迹。有人说来西班牙不到塞戈维亚看这条高架水渠就算白来。虽然这句话多少有些夸张的成分,但足见这里的历史地位。在阳光的照耀下,道道拱门和地上投射出的阴影上下呼应,构成了一幅极美的图画。
    我们从平地登上二层平台,最后来到了三层平台。每上一层,都可以从新规角度观察到高架水渠不同的美。
        穿过古城不算太宽的街道,我们步行前往下一个目标。街边的小店比比皆是,最有趣的是烤乳猪店的橱窗。
    最先看到的是建于十二世纪的圣马丁教堂。
    前行不远,著名的塞戈维亚大教堂出现在眼前。
    大教堂于1525年建成,1768年被奉为神圣教堂,是西班牙最后一座哥特式教堂。教堂的外墙全部采用发黄的材料,在阳光下金光闪闪,故又被称为贵妇人大教堂。
    前行不远,建于十二世纪的圣安德烈斯教堂出现在我们眼前,教堂藏有多名艺术家的雕刻和油画作品。
穿过狭窄的街巷,我们来到一座酷似街心公园的大门前。著名的阿尔卡萨尔城堡就座落在这个院子的最深处。
建于公元十一至十四世纪的阿尔卡萨尔城堡是中世纪卡斯蒂皇室的御宅。十五世纪,这里得到了扩充,建造了华丽的御座厅、战船厅、菠萝厅、皇室厅、绳索厅和小礼拜堂等。十八世纪,这里曾为国家监狱,于1764年成为皇家炮兵学校。1862年遭遇火灾后,于1882年至1896年重修。
    进入城堡,首先可见过道墙面上悬挂的多面盾形标记。再往里走,可见多名顶盔挂甲的武士和手持长矛的骑士。
     各个厅里,都有漂亮的花玻璃。
     金碧辉煌的屋顶、墙壁和各厅内的精美的装饰艺术令人赞叹。
    由于没有专人讲解,所以我们并不清楚每个厅的具体用途。但置身于这样的环境里,不由你不为之心动。
    透过窗口,可以看见外面美丽的风景。登上顶楼,眼前豁然开朗。从近到远,依次可见绿色的草地、葱郁的林木、红顶白墙的房屋和大片大片的田野。
    举目远望,可以看到公路边建于十三世纪的受难十字架教堂,该教堂目前属于马耳他骑士会所有。
站在顶部平台的最尖处,使我想起阳光下迎风站在泰坦尼克号船头的杰克和露丝那个永恒而经典的画面。这个尖角,就是远眺城堡时看到处在最中间的那个尖。
眺望远方,眼前的一切美不胜收。
我们在平台上玩了一会儿,眼见集合时间所剩无几,只好在无奈中缓缓下撤。城堡里,参观的路线是唯一的,不走回头路。回程途中,我们又顺便参观了来时没有进过的几个小厅。
对于孩子来说,几乎什么地方都可以找到乐趣。出门时,铭铭非要央求妈妈跟他回去。直到拍了这张照片,才重又眉开眼笑地回来了。
出门之后,回望来路,我们重又举起了相机。高大的城门、充满异域风情的街巷,多种风格建筑的融合,几乎到处是景。
    在路口,无意间见到这样一个建筑。仔细一看,原来这里就是当年引水渠的出水口,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自来水管。
    从塞戈维亚回到马德里,要一个多小时。出隧道的时候,无意间见到了马德里竞技队的主场——卡尔德隆球场。
马德里的名字源于拉丁文中的“熊群之地”的意思,传说在马德里附近的森林里,曾发现了许多熊和树莓。于是根据西班牙语里熊和树莓的发音,就有了马德里这个名字。
今天的午餐菜量较大,有炖猪蹄、红焖鸡块、鱿鱼炒芹菜、炒土豆丝、肉片炒海带和清炒油菜。由于上午在塞维利亚古城大家玩的相当尽兴,所以边吃边聊,非常开心。
饭后,我们乘车前往马德里在繁华的商业区和大区政府所在地——太阳门广场。
在马德里市中心的太阳门广场,有三个值得一看的地方。第一处是人行道边的马德里“零公里”地标,伊比利亚半岛的正中心标志。
在一块不大的半圆形瓷砖中部,是一幅西班牙地图,上面用西班牙文写着“零公里,公路起点”字样,分别指向左右的两个指针中间是个“0”字,人们称之为“马德里的肚脐”或“西班牙的肚脐”。
第二处是广场北侧中间的前国王费利佩三世的骑像。当年,正是他决定迁都马德里,才带来了这里今日的繁荣。
第三处是位于广场东北角的马德里城市象征——熊吃树莓的雕塑。我们来到雕塑前,一群来自欧洲的游人正围着拍照。
站在一边冷眼旁观,突然意识到这个雕塑设计的非常巧妙。因为熊和树莓是平行的,而且高高在上,所以站在很多角度都能够拍得很好。
马德里的街道呈不规则型,以太阳门广场为中心,十条街道呈放射性地向外延伸,犹如四射的太阳光一样。当然,各条街里的经营范围对有区别。由于天气炎热且时间有限,我们无暇深入到每条街道去逛,只得站在广场中间拍上几张。太阳门广场名字的由来,是因为这里曾经有一座向东的太阳门,也是马德里城的东大门。
时值盛夏,正午的马德里气温35℃,暴晒的感觉。这条街顶搭上了天蓬,真是以人为本呀!
    广场中间,扮成忍者神龟的街头艺人招揽着合影的游客,真够热的!太阳门广场地铁站像半个花生,下边的部分可以当镜子照。
在马德里,观光游览大巴的时间间隔很短。站在一个地方找角度时刚刚过去一辆,放下相机时,下一辆又来了。据观察,每辆车上的游客都不算少。对于自助游的客人来说,买上张一日票或两日票,可以随时上下,转遍马德里的主要景点,满划算的。
    这座楼是位于马德里的苹果总部,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约束和绑定,但不少人一直在使用苹果手机。
    在这家店里,挂满了著名的西班牙火腿。对于来自远方的我们来说,只能是饱饱眼福了。
街边,漂亮的建筑随处可见;远处的楼顶,常常可以看见一些相对精美的雕塑。
马德里火车站独具特色,很漂亮。
    上车后,我们开始昏昏欲睡。过了一会儿,大家陆续醒了,车厢里开始了一场小型故事会。大巴在公路上飞驰,天很蓝,偶尔有云,但只是薄薄的一层而已。
    车行五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一家中餐馆。香酥鸡、牛肉炖萝卜、清蒸鱼、粉丝炒圆白菜、清炒油菜、家常豆腐陆续上桌,和前几天相比,算是最可口的一顿了。
    饭后,我们上车又走了半个多小时,眼见越来越慌,最终来到了一家相当偏僻的酒店,名为:HOTEL RESTAURANTE Bartos ALMYSSAFES。这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
第八天  瓦伦西亚—巴塞罗那  2015年7月24日  星期五
今天,我们收拾好行李,于八点钟出发去吃早餐了。
来到餐厅,看看几乎空空如也的餐台,我们大失所望。水果只剩下点渣,培根也没有了,硕果仅存的炒鸡蛋还有一个盘子底,几种看上去就不好吃的面包可怜地蹲在一边,还有就是盒装黄油和果酱了。我们托着仅存几样能吃的东西,到餐桌前坐好吃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服务生上菜了。吃完嘴里的一口面包上去,却发现刚刚上的几片培根早已经不翼而飞了。我托着盘子在餐台转了一圈,却什么也取不回来。
9:00,我们准时出发。今天的参观重点是被誉为全世界十座最美建筑之一的艺术科学城和瓦伦西亚老城区。
二十年前,瓦伦西亚的女市长请国际著名建筑大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为家乡设计建造一组能够让世人震惊的现代化建筑。设计师不负所望,用十四年时间在城市东南已枯竭的河道上建起了一组充满视觉冲击力和想象力的现代建筑——艺术科学城。
占地三十五万平方米的艺术科学城于1991年开始动工,耗资数亿元,包括艺术宫、天文馆、科技馆、活动中心、海洋馆、植物园、公园等建筑,是欧洲跨世纪最为浩大的文化建设工程,为瓦伦西亚整座城市注入了起死回生的魔力。
车行半小时,一组稀奇古怪的建筑出现在我们眼前。下车后,导游对建筑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约好了集合时间。
站在开放性的植物园里,眼前的一切是那样神奇。
在一个大型水面旁边,设有一个平台。平台下面是停车场,上面覆盖的泥土种植着爬藤类植物。爬藤沿着拱形网架生长,最终长成一座巨大的绿叶长廊。植物园端部怪异的蓝色五角形建筑是停车场的排气窗。
北边第一个像外星人头盔或太空船的建筑是索菲亚王妃艺术宫,昵称为“朋克鱼”,里面设有能够容纳四千人的歌剧院和容纳一千七百人的音乐厅等四个表演场所。顶上巨大的弧形树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只有一点相连,散发着瓦伦西亚的海洋气息。
第二座是最早建成的天文馆。从端面看上去,天文馆酷似一只航天飞行器。从侧面看去,可见一个白色的圆球形天文馆被覆盖在一个长110m、宽55.5m的透明拱罩下。拱罩东侧,一个巨大的门可以上下开启与闭合,犹如一张一合的眼帘。当这种运动反射在前面的浅水池中时,眼睛的联想就更为强烈了。
第三座像一排鱼椎骨的是菲利佩王子科学宫,交叠重复的三角形斜拉构架既灵动又魔幻,美轮美奂。
    漫步湖边,在科学宫半圆形大门前排队的人流一转眼不见了。刚刚还在遗憾无缘入内参观的我们喜出望外,连忙连跑带颠地奔了过去。进门的时候,我们惊喜地发现这里居然不要门票。
    时间不等人,我们无暇细观,更没有时间上楼,仅在一楼空旷的大厅里感受一下气氛而已。
出门之后,发现这组超前得“一塌糊涂”的建筑在浅浅水面的倒影下,仿佛是漂浮在奇幻世界里的魔幻岛。
看到南边还有景,我奔过一条马路,又抓拍到多个美丽而奇妙的建筑。
    在这边,还有十几个与天文或地理相关的测量仪器和一些奇特的雕塑,使这组件建筑增加了更多艺术感和神秘感。
    植物园中间,有多组稀奇古怪的雕塑。
瓦伦西亚又称蝙蝠之城,对于这个城市来说,蝙蝠有着特殊的地位。
    传说在十三世纪时,为了驱赶入侵的摩尔人,收复瓦伦西亚城,阿拉贡国王海梅一世率领大军东征。在一次战役中,一支敌箭飞向了正在全神贯注指挥战斗的海梅。这时,一只蝙蝠刚好飞过,帮他挡下了这致命的一箭。瓦伦西亚城光复后,为了感谢蝙蝠的庇护,海梅把蝙蝠封为他的保护神,并将其作为一个英雄角色设计进了城徽中。从此,关于蝙蝠的传说渗透进了瓦伦西亚的文化,并与瓦伦西亚结下了不解之缘。
      坐在开往瓦伦西亚老城的车上,沿途可见许多奇奇怪怪的雕塑和建筑。瓦伦西亚市是瓦伦西亚自治区和瓦伦西亚省的首府,西班牙第三大城市,第二大海港,号称是欧洲的“阳光之城”。瓦伦西亚现有人口约八十万,位于西班牙东南部,东濒大海,背靠广阔的平原,四季常青、气候宜人,被誉为“地中海西岸的一颗明珠”。作为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里以美丽的海滩、每年三百天日照,大量名胜古迹及多彩的民间节日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
     进入老城,我们在街道中穿行。路上的人很少,无论大街还是小巷,都是空空的。
    瓦伦西亚大教堂建造于公元1262年至1426年,其原址最早为膜拜月神蒂安娜的罗马神殿,后来改造的清真寺。在长时间的不断改建和扩建过程中,混合了多种建筑样式。教堂西面的正门为新罗马式;南门为巴洛克式;北门为西哥特式,核心为至今尚未完工的米格雷特八角钟楼。在圣杯礼拜堂中,摆放着一只玛瑙杯,传说是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中使用过的。
    我们沿着宽阔的街道向位于城市中心的市政府广场踱去,顺便欣赏沿途各式各样的建筑。
    和几天来逛的多座古城相比,瓦伦西亚显然现代得多。说是老城,似乎只是在靠城门口比较近的一带保留有一些依稀可见的痕迹。市中心一带,一律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
离大教堂不远,是建于十四至十五世纪的米伽勒塔。登上塔顶,可以欣赏到瓦伦西亚老城区的全景。
    中午,我们照例去吃中式团餐。今天午餐的菜谱是圆白菜丸子、水煮鱼、炒土豆丝、榨菜炒青豆、青椒牛柳和烧豆腐。水果上了哈密瓜,是几天来的第一次。
      饭后,我们驱车前往此行的最后一站——巴塞罗那。车行不久,我们见到了西甲著名球队瓦伦西亚队的主场——梅斯塔利亚球场。
气候宜人、风光旖旎、古迹遍布的巴塞罗那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濒临地中海,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也是加泰罗尼亚自治区首府及巴塞罗那省省会。巴塞罗那市面积为101.9平方公里,人口约一百六十一万,连同外围地区为四百万,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西班牙最著名的旅游胜地。
在四个多小时的车程里,大家时而欣赏窗外的蓝天白云或黄绿色的田野,时而听导游或团友讲这讲那,间或打瞌睡、翻手机和相机。长途旅行中,一直坐着实在不舒服,但毕竟是最后一个地方了,想想多日来大家的欢声笑语和点点滴滴,还是满留恋这次旅程的。
到达巴塞罗那后,我们要去的第一个地方是世界顶级球队巴塞罗那的主场——诺坎普球场。由于徐导是皇马的忠实球迷,所以开玩笑说这里没什么可看的,给一分钟拍个照就行了。
临下车的时候,徐导公布了这里的停留时间是二十分钟。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下车不久,他又无奈地通知大家,由于司机需要休息,这里的游览时间改为半个小时。
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昵称巴萨,由瑞士人汉斯·甘伯创立于1899年11月29日,在世界最有价值俱乐部中排名第二。
巴塞罗那队有着显赫的战绩,曾赢得过五个欧洲冠军联赛冠军、四个欧洲优胜者杯、三个国际城市博览会杯、四个欧洲超级杯和两个世俱杯。在国内,巴萨共赢得过二十三次西甲联赛冠军、二十七次国王杯和十一座西班牙超级杯、两座伊娃杯和两座西班牙联赛杯。
诺坎普球场原来能容纳观众九万八千人。1982年的西班牙世界杯时,体育场的座位增加到了十二万个,是欧洲最大和世界第三大足球场。如想进场参观,成人门票为二十二欧;十三岁以儿童下13.5欧,开放时间为9:00~21:00,除1月1日和12月25日外,全年开放,比赛日除外。球赛票价二十至一百七十欧,一般需在网上直接订票。
 球场西侧为球队的官方纪念品商店。
    尽管不能入内参观,但有充裕时间在诺坎普球场外转转还是一件挺幸运的事。作为一个资深的观球者,从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足球决赛起开始看球的我对于巴萨和皇马之间并没有什么倾向性,无论伯纳乌还是诺坎普,估计一生仅一次机会近观而已。铭铭还小,对于足球没有什么概念。也许长大之后,他会为这几天的经历而骄傲。
    离开诺坎普球场,我们来到了巴塞罗那的西班牙广场,参观美丽的中央喷泉和周边精美的建筑。 由于斗牛过于残忍,在加泰罗尼亚地区是明令禁止的,这里原来的斗牛场已改建为购物中心。
        在我们的行程中,有外观2005年被评选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加泰罗尼亚音乐宫一项。徐导说,如果能够进入加泰罗尼亚音乐宫的内部去欣赏,是很精彩的。但如果仅仅是外观,不如去看外部形态更漂亮一些的国家宫。
站在西班牙广场眺望又称为加泰罗尼亚艺术宫的国家宫,果然果然非常漂亮。
之后,我们开始上山,去看巴塞罗那全景和1992年奥运会的主体育场。途中路过为1929年万国博览会所建的西班牙村,这里原样重现了西班牙各地的标志性建筑物。
      说心里话,由于高度不够,这里的山上并不是欣赏巴塞罗那全景的好地方。近观国家宫,似乎也没有了远看时的风韵。
    二十三年之后,曾风光无限的蒙锥克体育场多少有些疏于管理。当年坐在轮椅上的残疾运动员射出点燃圣火的那支箭和我国运动员们奋勇拼来十六枚金牌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在这里,我们巧遇花样爷爷的主演之一雷恪生老师,真是意外的惊喜。在异国他乡遇到国内著名演员,并不喜欢追星的我照下了人生第一张与名人的合影。作为出道多年的老艺术家,雷老没有一丝架子,笑容灿烂。
      大巴拉着我们在巴塞罗那新港和旧港分别转了一圈,我们见到了海上的大型游轮及当年的运动员公寓。
    今天的晚餐是著名的西班牙海鲜饭。饭店里海边不远,人蛮多的样子,据说我们的这一餐是早就预约好的。临时来的话,似乎很难安排。
行程所剩无多,越来越熟的我们开心地聊着昨天、今天和明天,气氛和谐而热烈。
在先上了面包、汤、蔬菜沙拉之后,我们等候半个小时,著名的西班牙海鲜饭终于出炉了。
服务生托着一个大盘子在我们眼前转了一圈,很配合地等我们拍照。之后,他们火速将分成每人一份的饭端了上来。大家都知道,我们吃到的并不是照到的那一份,否则分饭的过程也许要等好久吧!不过,端上来的绝对不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产物,和用于展示的那一份的质量是一样的。
    当大家都撑得吃不下去的时候,徐导招呼我们离开了饭店。
晚9:45,我们入住CATALONIA HOTEL&RESORTS。
第九天  巴塞罗那  2015年7月25日  星期六
今天去吃早饭的时候,我们直接下到0层,却被告知餐厅在-1层。和同样遭遇的团友们出了电梯,前面是一个很诡异的通道。正当我们诧异间,铭铭说:“就是这儿,我都闻到香味儿了。”
大家顺着空无一人的通道走过去,竟然走到了厨房里面。服务员诧异地望着我们,想让我们退回去从另一个方向进去,但可能是怕我们找不到,就无奈地耸耸肩,让我们从厨房里穿了过去。在团友们诧异的目光里,我们大摇大摆地取盘、选餐,然后坐好、开吃。当然,西式早餐的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的。
9:00,我们准时上车前往市中心的加泰罗尼亚广场。来到艺术之都巴塞罗那,必须了解西班牙著名建筑师高迪,去找寻那些世界文化遗产。路上,我们见到了巴塞罗那第三高的建筑物,曾获得第二届国际高层建筑奖的阿格巴塔。
阿格巴塔由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设计,其立面由安装在混凝土表层上的二十五种色活动铝板组成。随着太阳升起、落下的位置变化,大厦表面会呈现出由红到蓝、五彩斑斓的颜色,富有十足的动感和美感。
   我们在加泰罗尼亚广场边下了车。虽然在维修中,但这里依然是鸽子的天堂。天不是很热,有点潮乎乎的感觉。
    我们沿着一线大牌云集、商场林立的加西亚大街散步,去寻找高迪的名作,世界文化遗产米拉之家和巴特洛公寓。
安东尼奥·高迪是西班牙塑性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属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在高迪一生的作品里,有十七项被西班牙列为国家级文物,七项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安东尼奥·高迪1852年诞生于加泰罗尼亚小城雷乌斯。排行第五的他生在一个建筑师最为吃香的时代,热爱大自然的他在日记中写道:“只有疯子才会试图去描绘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
青年时期的高迪孤僻内向、不爱交际,学习一般的他画画极棒。
1870年,高迪进入巴塞罗那建筑学校就读。七年后,校长感叹地说:“不知道我把毕业证书发给了一位天才还是一个疯子!”
1878年,高迪不仅获得了建筑师的称号,还结实了一生的挚友与合作者欧塞维奥·奎尔。此后,由奎尔出资建筑和高迪设计的多座建筑陆续成为西班牙和全世界建筑艺术的杰作。在此过程中,正是由于奎尔的大力支持,高迪才得以充分自由地表现自我。
终生未娶的高迪除了工作,没有任何别的爱好和需求。他常年留着大胡子,只说加泰罗尼亚语,而且只带两个学生在身边。
1926年6月10日,巴塞罗那举行有轨电车通车典礼。装饰着彩旗和鲜花的电车在欢快的乐曲声和雷鸣般的掌声中开动,却把一位穿着寒酸、形容枯槁老人撞倒了。他,就是高迪。
出殡那天,巴塞罗那全城出来为这位西班牙最伟大的建筑师和最杰出的公民送葬、致哀!被安葬在圣家族大教堂地下墓室的高迪没有见到工程开工,也等不到工程结束。
截止至2010年8月,主持这座不朽建筑的建设者已经是第五代了。对于高迪来说,这座建筑的建造过程像他挚爱的大自然一样永恒,这也许正是天才高迪的初衷吧!
我们首先见到了位于加西亚大街43号的巴特洛公寓。它虽然不是高迪所建,但却经过高迪从外到里全部改头换面的工程。
巴特罗之家最引人注目之处是以圣乔治和恶龙的故事为背景的屋顶及正立面,上釉的波状麟片瓷砖犹如恶龙背部,刺在龙脊上的立体十字架格外耀眼。
屋子的外观以受难者的骨头为窗饰,以海蓝色磁砖拼贴出“海洋”的主题,所营造出的海洋味儿正象征着加泰罗尼亚人与海为伍、冒险犯难、追寻自由和乐观进取的民族精神。
屋子内部的设计同样令人惊奇,通过深浅不同的蓝色瓷砖和陶瓷,高迪拼凑出了如在深海中的天井,而以流线型的柚木做家具、楼梯扶手、窗框、书桌、椅子等豪华家具,则显得更为雍容华贵。
整幢房子中最为精华的部分是巴特洛全家住的一楼主厅,高迪设计中独具一格且不可复制的建筑艺术特色及原汁原味的现代主义美术与工艺精品在七百三十平方米的主厅里随处可见。此外,主厅还通向一个二百三十平米的现代主义风格的庭院,为各类大型活动提供了绝佳的户外空间。
在屋顶四百平米的露台上,可以享受地中海式的户外生活和巴塞罗那怡人的气候。
从巴特洛公寓继续南行约二百米,可以见到位于路西的米拉之家。
1906年,富翁佩雷·米拉在参观巴特略公寓后羡慕不已,为了与富孀萝涩结婚,他决定建造一座更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他找到高迪,请他来负责设计、建造,并答应给他充分的创作和行动自由,这也是高迪一生设计的最后一个私人住宅。
工程热火朝天地展开了,米拉却在工地上忧心如焚地打转,因为他见不到图纸和设计方案,也没有拿到预算。一天,高迪从口袋里摸出一张揉得皱巴巴的纸片,对如坐针毡的米拉说:“这就是我的设计方案!”
可怜的米拉时而抓住自己的钱包,时而揪住自己的胸口,高迪却得意地搓着双手对米拉说:“这房子的奇特造型将与巴塞罗那四周千姿百态的群山相呼应。”
占地一万一千平米的米拉之家堪称高迪落实自然主义最成熟的作品。从里到外,整个结构无棱无角,是高迪作品的典型。高迪认为:“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归于上帝。”。
在建筑外观方面,高迪采用看起来厚重但实际上非常薄的石材板,配上精雕细致的锻铁阳台,显得雄伟大器、豪华精致。两个天井使住家的平面图成为甜甜圈形,每一户都能够双面采光。家中各个空间可以互相串连,不但节省了走道空间,内部没有任何一道墙是不可拆的,时至今日,仍是大胆、科学而前卫的设计。
    当时,米拉夫妇建房的初衷是一楼作为出租店铺;二楼自住;三至六楼是出租住宅。高迪将三楼隔出三户住家;四楼隔出四户住家;五楼隔出四户住家;六楼隔出三户住家,最大的六百平米,最小的二百九十平米。高低错落的屋顶用于调节温度、晾晒衣服,边缘设有蛇身形状的长椅。中间是三十个造型奇特的烟囱和两个通风口,有的像披上全副盔甲的军士;有的像神话中的怪兽;有的像教堂的大钟。整座大楼随处可见蜿蜒起伏的曲线,宛如波涛汹涌的海面,极富动感,是巴塞罗那市的地标之一。
      在市区街道上照建筑,最好的位置就是去马路对面。只有足够远,才能把建筑照好、照全。当然,想要拍细部特写就必须到墙根了。
    在米拉之家外面,大屏幕电视循环播放着关于这座不朽建筑的宣传片。站在屏幕前看了又看,越来越深地感受到高迪的魅力。
本来,我们有时间进入巴特洛公寓或米拉之家中的一处去参观,但我认为顺着既定路线花十几分钟走一圈,根本无法领略到建筑中隐藏的真正奥秘,所以选择从外面仔仔细细去欣赏它。真正想去了解,可以回国后去查阅专门的资料。从西班牙回来,我有些后悔当初没有学建筑了!
赶往集合地点的路上,可见许多精美的建筑。由于无从考证,所以只有默默地把这些经典收入记忆的图画中。有人说学建筑一定要来西班牙。此行之前,我并不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对于两座世界文化遗产建筑,之所以没有入内参观,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如果我们把大段时间花在建筑里面,就必须在来回的路上疾行,也就没有时间去领略街上其他建筑的美妙了。
    集合完毕,我们乘车去吃午餐。今天午饭的餐厅有一个特点,就是热。由于制冷能力太差,这里的中央空调还不如风扇管用。
    今天的菜还算可以,有红烧排骨、白斩鸡、清蒸鱼、炒圆白菜、豆腐干和清炒油菜。虽然味道尚可,但由于大家都热得不行,所以也只是匆匆扒拉几口,就纷纷逃离,因为衣服已经快要湿透了。
    饭后,我们前往高迪另一个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作品——奎尔公园。
1900年,奎尔突发奇想,决定建造一座花园式城市。这是一个极为宏大的计划,为此,他在巴塞罗那郊区买了一座光秃秃的山头,打算把这里建设成巴塞罗那上流社会的富人居住区。高迪满腔热情地支持奎尔的这个计划,他把这片山地划分为十几块单独的地块并用大圆石作了标记。在奎尔公园这里,高迪成功地将大自然与建筑有机地结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这里的小桥、道路和镶嵌着彩色瓷片的长椅都是蜿蜒曲折的,整座公园像一个童话世界,又像一件悬挂在空中的艺术作品。
从建筑艺术上讲,奎尔公园是一个伟大的成就。但从经济上说,却是一大败笔。十四年里,这里只卖出两块地皮。原因很简单,这里离市区太远,而且地势也太高了。
虽然这个项目最终只完成了门房、中央公园、高架走廊和几个附属用房等“公共设施”部分,但高迪的自然主义理念在这里逐步成熟并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1922年,这块地皮被市政府收购,开辟为对外开放的社区公园。
走进奎尔公园,首先可见如同自然洞穴般的斜柱高架廊。有的地段只有一层,有的地段是两层,均可以走人。
    前行不久,我们来到一个大平台上,这里有孩子们最喜欢的鸽子和堪称世界第一的长椅。用马赛克碎片拼贴成美丽图案的波浪形长椅是根据人体工程学设计的,靠背上恰到好处的弯度可以增加人体的舒适感,在靠背底部,设有多个排水口,看来当年这里的雨水量不小。长椅的弧形兼顾到不同对象,外弧为单人座,内弧是宽大的情侣座,独特的造型令人惊叹!
从平台上俯瞰公园入口处,可见门卫室和办公用的两座小楼。屋顶上的小塔和突出物造型古怪,外表镶嵌着白、棕、蓝、绿、橘红等多种颜色的碎瓷片,如同一个充满趣味的童话世界!
    平台下面,是由86根陶立克式立柱支撑的百柱厅。中空的立柱除支撑屋顶外,兼具泄洪功能,顶部有美丽的装饰图案,别有一番情趣。
从百柱厅继续下行,是一个犹如张开的巨口般的座椅,靠背部分也是依据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很舒服、很温馨的样子。
再往下走,是两座奇异的立体喷泉,上面的一个是加泰罗尼亚的守护神变色龙,下面是加泰罗尼亚的徽章——巨型蜥蜴。表面采用马赛克瓷片拼接而成的变色龙和蜥蜴色泽艳丽、造型生动,除作为公园的主题象征和镇园之宝外,还兼具排水功能。大雨滂沱时,从百柱厅下泻的水流会从变色龙和蜥蜴的嘴里喷涌而出。
        想要拍到公园全景,最好的角度是站在公园门卫室或办公小楼的楼上,就是公园底层门口那两座漂亮的小楼。进入办公小楼要排队,门卫室现在是个旅游品门市部,无需排队,但容不下太多人。
    这里是高迪当年在公园里的寓所,但却偏偏不是由他本人设计的,据说现在开辟成了展示高迪生平的收费展馆。
      到达公园的最下层后,我们开始向上走。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两个问题。第一,百柱厅的柱子下粗上细,犹如自然界的树干。第二,长椅下面的兽头是用于排水的。下雨的时候,百柱厅上多泉齐喷,又增一景。
    离开奎尔公园的时候,我随手抓拍了一张街边的儿童乐园。在西班牙,小型街心儿童乐园比比皆是,数量和北京街边红黄蓝相间的健身器材有一拼。
下一个景点是西班牙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世界文化遗产圣家族大教堂,高迪的遗作。
建造圣家族大教堂的想法是由巴塞罗那书商、圣徒约瑟夫崇敬会的创始人朱塞佩·玛丽亚·博卡贝里亚提出来的。当年,他打算建一个赎罪教堂让信徒们祈祷,为有罪的人们求得宽恕。这里最初是由建筑师弗朗西斯科·德比里亚设计并主持建造的,但开工不久,建筑师与崇敬会吵翻了。1883年,高迪开始接手主持教堂的设计与施工。
从开始主持到1926年去世的四十三年时间里,高迪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这里。去世之后,高迪留下的许多资料、设计稿和模型在西班牙内战时被无政府主义者毁坏,直至到1952年才再次动工。教堂建设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社会捐助和门票收入。截止到现在,这个建筑仅完成了不足百分之六十,原来据说还要再建五十年。后来,由于有了中国工程队的介入,官方预计的竣工时间为2026年。
在巴塞罗那,不管你站在哪个角落,只要位于一定高度,总能一眼把它从城市万千建筑中分离出来,没有哪一座古建筑像圣家族大教堂那样始终与现代化的工程吊车相伴。
        下图中的深色部分为目前已经完工的,而浅色部分是正在建设中的和没有开始建设的部分。
教堂的三个立面分别以隐喻的手法象征耶稣一生的三个阶段:诞生、受难与复活,即作为地球人;作为人类的救世主和作为在最后审判日判决生死的法官。
教堂设有三个宏伟的正门,每个门的上方四座共十二座代表耶稣的十二个门徒,其余的高塔分别代表四个传教士和圣母玛利亚,中央最高的一个塔尖象征耶稣本人。
在高迪去世时,东方表现耶稣作为地球人的诞生立面已基本完工,极其繁复细致的装饰和雕刻布满了墙面,多以圣经中的人物和场景为题材,显示出无以伦比的建筑技巧。
拿到耳机后,我们在教堂的外面听徐导一幅幅地讲解雕塑的主要内容。介绍完毕后,我们从“诞生”一侧进入教堂,首先参观了一个颇为现代的展厅,里面陈列着许多图片和石膏模型。通过这些模型可以看出,高迪的许多创作灵感都是来源于大自然的。
       大厅的屋顶很高,拔地而起的立柱顶端分出了许多枝杈,像极了森林中的树木。
在阳光的照耀下,多彩的花玻璃纹饰精美。那些红色、蓝色和绿色格外耀眼,漂亮得令人目眩。
    教堂一侧的花玻璃以蓝色、绿色等冷色调为主,另一侧则以红色和橙色等暖色调为主。
        徐导把我们带出“受难”一侧的大门,逐一讲解各雕塑的意义。此面以基督的死亡为题,为表现痛苦,采用了有棱有角的现代线条。显然,材料和工艺都是现代的。和诞生立面相比,这一面缺少了很多灵气。
    听清集合的时间和地点之后,我们没有去参观其他展厅,而是在第一时间重新回到了大厅里面,只为再仔细看一看那些异常精致的建筑细节。 
    仰望教堂顶部,那里似乎很难找到平面。在密集的“树杈”和“树叶”结构里面,安装着不少小灯。灯光淡淡的,显得无比圣洁。   
   教堂门外,是高迪特意为失学儿童设计的一座小学堂,这里大约能够容纳四十余名学生。
    离开圣家族大教堂,我们前往四十分钟车程之外的奥特莱斯。行程中规定这里的停留时间为四小时。由于今天的游览项目较多,征得大家同意后,徐导安排在这里停留三个小时。
巴塞罗那的奥特莱斯云集了许多品牌和厂商,人们提着大包小包穿梭在各个店里,寻找着自己感兴趣的商品。进去不久,玩了一天的铭铭开始喊累了。见到前边有一个儿童游乐场,铭铭走不动了,直接跑进去玩了起来。李超不放心铭铭,就坐下来看着他,我独自一人前去逛店。
    发现了一个更大的儿童游乐场后,我回头去找李超和铭铭,带着他们转了场。面对更多设施和小朋友,铭铭玩得非常开心。
    对于孩子们来说,玩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从陌生到熟悉,几分钟而已,也许只有天真烂漫的孩子们才能这样去交流吧!
    三个小时即将过去,铭铭和小朋友们告别后,我们一起缓缓向门口方向踱去。见到美景,我们会随手拍下,粉色的面包和挂满天空中的雨伞,好浪漫!
    看到还有几分钟时间,铭铭跑到数日来一直带着我们玩的徐导和司机中间合影留念。每次出国旅游,我们都让铭铭和导游、司机合影。对于孩子来说,培养一颗懂得感恩的心比什么都重要。
    由于今天一天一直在巴塞罗那活动,所以我们没有换宾馆,这也是行程中唯一连住两天的地方。
    大巴于晚20:55到达宾馆。下车后,我们一溜小跑奔向英国百货,并迅速找到了里面的超市。很庆幸在回国前的一天能够有一小时逛超市。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团友们纷纷解囊,直到超市打烊,才满载而归。
    今天的晚餐自理。晚上,我们在宾馆里吃着从国内带来的和刚刚在超市买来的各种主食和零食,非常惬意。
第十天  巴塞罗那——伊斯坦布尔  2015年7月26日  星期日
        今天,我们在早餐后立即回房收拾行李,因为下午就要去机场了。昨晚,我们已经把行李收拾得差不多了。现在只是进行最后的检查,不要把不该装的物品留在背包里。
    9:00,我们准时出发了。多日来一直跟着我们的司机另有任务离开了,今天的司机换了一个相对瘦一点的,但依然笑容可掬。
    到达加泰罗尼亚广场后,徐导给我们介绍了今天的游览线路,规定了集合的时间和地点。由于景点基本都是计划外的,而且相对较散,所以更适合大家自己去逛。
    在巴塞罗那,名声在外的圣家族其实只算是次一级的教堂。我们现在要去的,才是这里的主教堂。
    铭铭由于昨晚折腾得太晚,所以早餐一上车就开始睡。下车的时候,李超舍不得叫醒他,就背着他往前走。
一路上,大大小小的商店都没有开门。今天是周日,据说一些商店本来就是不开门的。即使开门,也要等到十点了。路旁商店的卷帘门依然很艺术,走过的人免不了会多看几眼。
    公元1046年至1058年,人们在当地老教堂的基础上重建了一个罗马风格的教堂。1298年,巴塞罗那国王若梅二世决定把教堂改建为哥特式风格,前后用时六百多年才算勉强完工。
在教堂内,陈列着巴塞罗那的保护女神圣女欧拉利亚的白色大理石棺。年仅十三岁的小姑娘欧拉利亚坚信天主教,在历经外族人的折磨后,最终为自己的信仰而殉道。在她被杀害的那一天,春天的巴塞罗那竟然下起了大雪。为了纪念这位不屈不挠的小女孩,巴塞罗那的主教堂以欧拉利亚命名。
    来到大教堂前,发现这座建筑果然器宇不凡。我和李超轮流拍照,而铭铭则依然睡得睁不开眼睛。
    在世界各地,很多教堂的钟楼都是有故事的,不但高大,而且相当精美,甚至成为当地的主要地标。转到教堂后面,发现这里的工程似乎依然没有彻底完工,俨然就是一个工地。仰望那个犹如烟筒般的钟楼,好失望!
    教堂侧面,不知为什么摆放着一组现代艺术雕塑,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下一个目标是位于新港岸边的和平门广场,地标性建筑是广场中间高高的哥伦布像。由于铭铭睡觉耽误了不少时间,所以我们没有按照徐导所说的路线走兰布拉斯大街,而是直接从教堂旁边的小路穿了过去,隐隐觉得方向应该是对的。
    路上,精美的建筑随处可见,但心急如焚的我们无暇停下细看。
        转过著名的“笑脸”雕塑,我们见到了大海。
      在蔚蓝色的海面上,停泊在大大小小的私家游艇和各种帆船,高高竖起的桅杆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美不胜收。
       一路向前,远远地,我望见了掩映在树叶中高高的哥伦布雕像,就顺着那个方向奔了过去。
纪念碑高六十米左右,顶端的哥伦布全身立像由蒙杰伊克城堡前的大炮熔化后铸成,是世界最大的哥伦布塑像。左手持书、右手指向美洲方向的哥伦布环绕凝神远望,柱体中部雕有五个凌空飞舞的女神,底座四周雕有八只巨大的黑狮,还有记载哥伦布航海事迹的碑文和当时资助他远征的国王费迪南德和伊莎贝尔女王的雕塑。
多年以前,哥伦布的航海计划曾先后呈献给葡萄牙、英国国王和威尼斯官员,但均遭到拒绝。妻子去世后,哥伦布带着七岁的儿子来到西班牙,结识了圣玛丽亚修道院教士胡安·佩雷斯。在佩雷斯的引荐下,他见到了伊莎贝尔女王。从此,他的航海计划得以实施。
“发现”哥伦布之后,距离集合时间已经不足半个小时了。环顾四周,广场周边的建筑美轮美奂。
眼见时间无多,我们取道巴塞罗那著名的步行街——兰布拉斯大街,前往加泰罗尼亚广场集合。
有人说兰布拉斯大街是一条 “流浪者大街”,因为在这里,来自各地的流浪艺人、真人雕塑们有着永远演不完的戏。
这里有露天的小吃店和咖啡厅,特色美食和醇香的咖啡引人驻足。如果有时间,坐在浓密树荫下的遮阳伞下小酌一杯,岂不美哉?
作为步行街,兰布拉斯大街并不是完全不通车。而是把中间最宽敞的大路让给了步行的游人,两侧的马路留下了可以通过一辆车的宽度,允许汽车和马车通行。
中央街道的两边,有许多临时售货亭,里面摆放着缤纷的鲜花和琳琅满目的工艺品。这一带的吉普赛人很多,想要痛痛快快地逛,一定要小心自己的财物。
在商亭里,一种薄薄的金属风铃在微风的吹拂下不停变换着造型和图案,既美观又新颖,只可惜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寻价了。
在我国,邮筒是绿色的。英国的邮筒是红色的。这次来到西班牙,发现邮筒居然是黄色的。
按时赶到车上,我们去吃午餐。当意识到还是昨天那家“桑拿”餐厅的时候,大家都很郁闷。菜一般,有龙利鱼、清炒油菜、土豆炖肉、红烧排骨、炒圆白菜和素炒豇豆,大多淡而无味。
当我们吃到一半的时候,又来了一个团队。于是,没有来得及切的西瓜就迟迟上不来了。
餐后,我们来到旧港的沙滩上,享受阳光、沙滩和地中海的魅力。
尽管只有半个小时,但蓝天下的大海和沙滩还是极具魅力的。我们漫步在沙滩上,尽情享受午后地中海的阳光。
海边的沙滩上,人们在晒日光浴。这里不仅是年轻人的天下,更有着许许多多的老年人。巴塞罗那海边的游人比国人开放得多,很多人只着“一点”,其中包括不少女士。
沙滩上,除去大批晒太阳的人外,还有几拨人在开心地打着排球。从支起的球网和用绳子组成的球场边线看,还是相当正规的。在这里,大家无所顾忌,尽情释放着激情和活力。
     集合之后,我们很快来到了机场。预想中相当麻烦的退税手续非常顺利,很快就办得差不多了。在九天的时间里,徐导和我们相处融洽。他想我们之所想,急我们之所急,合理规划游览路线,力图使我们能够多看一些、多玩一些。作为导游,他不但为我们讲解景点知识,还为我们介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性格特点及休闲方式,使我们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两个国家和人,也能够玩得更好。作为一个身在异乡的北京人,他把自己应该做的一切做得很好。
    分别在即,徐导和大家一一握手、拥抱。走到栏杆深处,回头望去,仍能见到徐导高举双手和我们道别的身影。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等候,我们终于登机了。热情的土航工作人员又一次给铭铭送来了贴心的小礼物。飞机腾空而起,我们离巴塞罗那越来越远。
    再见,西班牙!
    欣赏了一阵窗外的景色之后,我们看起了电影。尽管找不到说中文的片子,但找到个带中文字幕的还不是太难。     
    过了一会儿,送餐了,速度还是比较慢。这一次,铭铭也许真是饿了,吃了不少。
    由于土耳其时间比西班牙早一小时,所以不知不觉之间,我又老了一个小时。下飞机的时候,是土耳其时间晚上十点多。
第十一天  伊斯坦布尔——北京  2015年7月27日  星期一
    转机时间里,我们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机场的免税店里转了一圈。这边的巧克力比西班牙贵得多,比国内还要略贵一些。有些名气的土耳其软糖可以免费试吃,感觉一般,满甜的。旅游纪念品种类不少,但能够看上眼的并不多。从机场的商品来看,土耳其的物价水平不低。
    漫长的等待之后,开始检票了。再往后,我们坐上了多年来开得最远的一次摆渡车。漆黑的夜里,汽车在空旷的机场里开出足有两、三站的距离。当汽车来到飞机旁的时候,从飞机上下来一个人拦在前面,不让大家登机。一个工作人员人从汽车上下来前去交涉,几分钟后,终于放行了,我们陆续下车登机。
    上飞机后,经过一番周折,我们把三个本不挨着的座位换到了一起。空乘人员先送给铭铭一个卡通小书包;过了一会儿,又送来一包玩具。当另一个空乘人员再次把一个相同的卡通小书包递到铭铭面前时,铭铭诚实地说有了,然后很有礼貌地谢绝了。
    坐在飞机上,我又调出带中文字幕的电影看了起来。感觉过了很久,飞机才开始有了动静。在预定时间过去半个多小时后,飞机腾空而起。
在这架飞机上,我们一共吃了两顿饭。登机一小时后先来了一顿,这时是北京时间早晨七点多。五个小时后,我们又拿到了此行的最后一顿餐。
下图为途中的三顿飞机餐,左上为前次飞机上的第一顿,味道不错。右上和左下两种是这架飞机上的第一顿,二选一,推荐牛肉卷饼这一种,吃着比较顺口。米饭就蔬菜的那种比较清淡,特别是蔬菜,实在不下饭。需要说明的是,这次的小菜超级难吃。
右下角是最后发的那顿,从饭菜搭配来看,应该算是早餐吧!
    由于起飞时间是土耳其的深夜,所以第一餐后,我们昏昏欲睡。长时间坐着很辛苦,这是出国旅游最受罪的地方。
    飞机于北京时间下午两点半到达北京首都机场,比预计时间提前了半个小时。进关的手续很简便,取行李也一切正常,我们把护照交给领队销签后,和团友们一一挥手道别。
    一小时后,我们坐上了回家的车。周一的下午,有一点堵,但并没有堵死。五点钟的时候,我们平安到家。十多天了,家,实在太亲切了!
    回顾这次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旅程,感觉收获实在不少。说起葡萄牙,由于玩的最早,所以印象已经稍稍有些淡了。翻阅照片,使我拾起了那些最初的记忆:贝伦塔、航海纪念碑、热罗尼莫斯修道院、罗卡角、卡斯卡伊斯,其中两个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算是个不错的休闲之地吧!
在西班牙,一路上经过了塞维利亚的西班牙广场、欧洲第三的大教堂、王宫、古印度博物馆、黄金塔;悬崖上的古城龙达深深的峡谷和白色的斗牛场;白色的地中海小镇驴城米哈斯的浪漫;格拉纳达不朽的阿尔汉布拉宫;科尔多瓦清真寺和天主教堂的融合以及凯旋门、百花巷;古城托莱多的城堡、街巷、教堂、修道院及多种文化的共融;首都马德里保存最完好的皇宫、伯纳乌球场、太阳门广场、西班牙广场;塞戈维亚的白雪公主城堡、古罗马高架引水桥、金色大教堂;瓦伦西亚艺术科学城的现代建筑、大教堂;艺术之都巴塞罗那的诺坎普球场、巴特洛公寓、米拉之家、圣家族大教堂、欧拉利亚大教堂、西班牙广场、哥伦布雕像以及奎尔公园的长椅、百柱厅、马赛克大蜥蜴和天才高迪一百五十年后仍领先于世的建筑艺术……
如果用浪漫两个字形容葡萄牙的话,用什么词形容西班牙呢?激情?古典?艺术?似乎哪个词都不足以概括多元化的西班牙。在这里,我们参观了九个世界文化遗产。
喜欢西班牙!喜欢那厚重的历史底蕴、多种文化的融合、静静的塔霍河和地中海的沙滩与阳光!
再见,相聚十天的导游、领队和团友们!再见,葡萄牙、西班牙!人在旅途,人生在途,但愿我们能够过好属于自己的每一天!

本游记著作权归@第一朝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